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网络政治背景下领导者社会角色污名化及去污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朝辉 日期:2017-01-22 15:23:35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作为手握权力的领导者,其社会角色即用好自身权力服务于人民,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也就是“公仆”角色。但由于各种原因,领导干部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被贴上了许多负面的标签,其社会角色正遭遇严重的污名化。该现象所产生的严重危害,不容小觑,亟须采取各种策略加以应对。
  一、领导者社会角色的污名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浪潮中,并已跨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利器。各种思潮、事件、现象、观点等通过网络冲击着传统观念,激发了民众的权利意识、公民意识,催生了网络政治参与。大家纷纷利用便捷且低成本的网络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宣泄情绪,展开网络监督,进行网络反腐。就国内视角而言,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价值多元。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社会矛盾激增。作为解决矛盾的主导力量,领导干部们在面对全球化、网络政治、社会转型这三者叠加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时,困难重重。一方面,不少领导干部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化解矛盾;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的贪腐行为频频被曝光。这些都不断刺激着网络时代下民众的神经,激发了民众对领导者的怨愤。一旦出现有关领导者的负面新闻,网民们立刻群起而攻之。以至到最后,不管事件真与假,先贴负面标签以宣泄对领导者群体的不满甚至怨恨情绪再说。
  在网络政治背景下,近年关于领导干部的各种“门”事件接连不断,典型的如雷政富的“艳照门”、杨达才的“手表门”、李建国的“腰带门”、周久耕的“香烟门”、上海市高院多名法官的“开房门”、沈庆华的“简历门”、韩峰的“日记门”……这些事件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将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生活作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抄袭造假、暴力执法、违规提拔等各种丑态都曝光在网络上,不断冲击着网民们的传统观念,激发了网民们的强烈不满甚至怨愤,加重了民众对领导者的污名行为的认知程度,固化了民众对领导干部的负面印象,最终导致领导者社会角色的污名化。《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称,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主要凸显在这些方面:“贪”(贪腐问题)、“渎”(失职渎职)、“色”(性丑闻)、“假”(包括“火箭提拔”“被影响”“造假造谣”等)、“枉”(暴力执法、作风粗暴等)。从个别领导干部的一次次污名行为到领导干部群体的被污名化,网络这一关键性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将“贪”“渎”“色”“假”“枉”等标签贴在了领导干部身上,领导干部本应为民众谋公利的社会角色被严重污名化。
  客观来讲,确实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贪”“渎”“色”“假”“枉”情况,但是将这些标签贴在所有领导者干部身上是危害严重的。首先,它伤害具体的涉事领导者。如今,只要一出现领导干部的负面新闻,绝大部分网民全然不顾事件真假,首先采取非理性的态度泄愤、“泼脏水”,对涉事者发起网络攻击,甚至突破法律约束去人肉涉事者及其家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