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网络政治背景下领导者社会角色污名化及去污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朝辉
日期:2017-01-22 15:23:35
人,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也影响了当事人的前途。其次,它伤及整个领导干部群体。对领导干部群体不分青红皂白地贴标签和泄愤,不仅对那些兢兢业业的领导干部不公,而且造成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比如在2013年的一次调查中显示,有三成基层干部“焦虑情绪重”,七成基层干部焦虑“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网民的“贴标签”行为,不仅给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还造成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危机。再次,它加剧了民众对领导者群体的信任危机,使得官民对立的情况加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领导者社会角色的污名化原因分析
1.领导者层面的原因。领导者社会角色之所以被污名化,必须先从领导者自身寻找原因。正如社会学家埃利亚斯所言,“污名化”是一种动态的群体活动过程,施污者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将受污者的某些负面特征放大,直至让人形成深刻的印象。如果领导者都敬畏权力,尊重民利,真正地扮演好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切实为民众谋利,不贪、不渎、不色、不假、不枉,不但形成不了施污动机,也会使施污空间缺乏。因此,正是一部分领导者自身的不廉洁行为导致民众的不满意、不认同、不信任,进而催生了污名化现象。这是领导者自污的过程。一方面,一些领导者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置民众利益于不顾,生活腐化、弄虚作假、趾高气扬、作威作福,不断侵蚀民众对领导者的信任,甚至激起民愤,民众施污动机形成。另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处于全球化、网络化时代,还面临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大量新问题新矛盾出现,且与旧问题旧矛盾交织在一起,亟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领导者或能力不及、见识不高,或积极性、创造性不足,加之中央高强度反腐,一些怕丢乌纱帽的领导干部更加不敢作为,懒政、庸政现象日益凸显,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自然会令民众不满,民众心中对领导者的怨愤日积月累,遇到合适的机会自然就会喷涌而出,催生领导者社会角色的污名化现象。另外,对上负责机制也是造成领导者被污名化的重要原因。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科层制组织,领导者的晋升之路呈金字塔结构,竞争异常激烈。在实际的晋升机制中,上级领导满意至关重要,只要能让上级满意,就有晋升机会,这使得有些领导者对待上级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对待百姓则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这无疑伤害了民众的情感,加剧了民众对领导者的不信任,使领导者社会角色的污名化雪上加霜。
2.社会层面的原因。一是民众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广大民众积极行动,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利。我国经历了漫长的王朝时期,帝王统治造成老百姓权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发展,尤其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民主法制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并日趋高涨,对领导干部的各种不当作为再也不是迁就和隐忍,而是积极主动地表达观点、发泄不满、鞭挞贪腐、网络监督。二是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日趋严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在经历了剧烈的分化及重组之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社会分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加之目前社会分层现象日渐严重,阶层之间矛盾重重,低阶层人群向高阶层流动的通道狭窄而封闭,甚至“板结化”,这些都已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