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场逆淘汰的形成机制及治理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建红 日期:2015-05-02 14:03:27
  自然生态好,源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政治生态好,根在政治清明、官场清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道德品行差、工作能力低、爱跑爱送、善于逢迎拍马的人被提拔重用了,那些埋头做事而不善声张“造势”、清正自守而不好吃喝、不跑不送的人反而被淘汰了。这种怪象就是官场逆淘汰。所谓官场逆淘汰,是指在选人用人上,那些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作风务实、埋头苦干、不跑不送的老实人被那些善于投机钻营、擅长巴结讨好领导、喜欢跑跑送送的人给排挤、淘汰掉了。这种现象在有些地方或单位特别严重,危害干部任用风气和政治生态,亟待认清表现、分析成因,从机制上加以根除。
  一、官场逆淘汰的成因分析
  官场逆淘汰现象的存在,不仅冷落了部分务实清廉的官员,而且迫使更多的官员走上了违法违纪的歪路。这当中既有千年官场文化糟粕的影响,也有制度机制缺陷的因素。
  第一,腐败蔓延,潜规则多如牛毛,官员难以抗拒抵挡。官场潜规则是官场逆淘汰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人际关系、利益交换、自我保护,具体分为三种。一是以利为绳编制的“圈子”。官场生态恶化,就会形成一些以利益为核心、盘根错节的“小圈子”。有利益板结形成的“共腐关系圈”,一些单位发生的“窝案”,就是因为共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集体“闯红灯”,或者是个别官员为了降低腐败风险,煞费苦心营造“圈子”,极尽所能采取排斥打击、收买拉拢等手段拉人入圈,形成“一腐俱腐、荣辱与共”之势,东窗事发后,互相遮掩;有钱权交易建立的“政商联盟圈”,一些地方买官卖官成风,依靠个人实绩难以实现进步愿望,只有通过政商勾结、钱权交易获得提拔使用,再进行二次利益分割,逐渐形成“投资—提拔—收益”循环,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会被淘汰出局。二是官出上级决定的“位子”。当前,由民主集中制来决定任用干部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变形走样,成为少数人或是一把手的“一言堂”,少数领导成为下级干部选拔使用的关键,也成为主攻方向。一旦上级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干部的机制出现了“病变”,把是否顺从听话、于己有利作为衡量的标准,就会造成阿谀奉承的比坚持原则的得实惠,迎合顺从的比正义耿直的有提拔机会,这样的干部上台后,必定继续推行此种模式,把官场政治生态越抹越黑。三是“唯上”“唯数”衡量的“尺子”。长期以来,我们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存在两大缺陷。“唯上”,地方工作如何,谁说了算,过去往往由上级来评价,这显然是不够的,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民众,同时,对一个干部工作实绩的评价和是否提拔使用的决定,也应该尊重民众的意志,但实际上民众的意志往往被忽略不计,导致一些干部开展工作“唯上”不“唯下”。“唯数”,则是指GDP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唯数”使得一些干部忽视无形的民生福祉、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甚至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做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那些踏踏实实、埋头干实事的老实人反而被遗忘和冷落。
  第二,文化腐蚀,旧思想画地为牢,官员囿于陈规陋俗。中华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