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群众工作的新变化与因应思维转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段华明 日期:2014-07-01 16:22:30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一大法宝,其具体内容和实践途径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发展。现阶段创新社会治理,群众工作需要适应三个方面的新情况。
 
  一、怎样解决干部离群众越来越远,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的问题
 
  1.与时俱进地研究具体的变化的人民群众
  当今时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群体多元多样化,群众内涵外延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现今人民群众中,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往往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方式、利益维护方式,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日益公开和激烈,其主体意识、权利意识都空前觉醒,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权益的主张更为明确,对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具体运作深度参与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视群众和群众利益发生的实际变化,僵化教条、胶柱鼓瑟地看待群众,属于另一种意义上的“脱离群众”。
  听到一些干部感叹:做好事也要挨骂,出力不讨好。替百姓着想、为一方造福,使得你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事与愿违,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甚至引发纠纷,陷入“领导说群众不听话,群众嫌领导不像话”的“罗生门”。现在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些局限,主要是由于缺乏基层工作锻炼,不了解群众疾苦,对群众生活之艰难缺乏切肤之痛,容易以个人的体验代替群众的感知,以发展艰难作为难以解决民生困苦的托词,以过高利益诉求掩盖群众工作的不力,难以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众着想、为工人农民着想、为年轻人着想。
  群众由主要关注物质利益向同时关注精神生活转变,民主法制意识和公平尊严意识不断增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众政治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思想意识多元化客观上必然要求表达渠道、沟通渠道多样化。过去通过党和政府各级组织,比较容易在体制内把工作覆盖到每个人,现在却很难做到。这就要求与时俱进地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新机制,完善覆盖体制内外全体社会成员的工作网络,协调整合各方面利益,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2.扩大联系群众的范围和视野
  要有新的眼光和要求,在继续加强党同广大工农群众联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同知识分子的联系,还要重视加强同新的社会阶层的联系。扩大联系群众的形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东全面铺开的政务信息公布与公众知情权双向互动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省市县镇四级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待群众来访的大接访活动,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各种网络问政平台,丰富了党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渠道。
  群众工作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一个基本渠道。现在的干部成天忙于文山会海、上传下达、迎来送往和各种应酬,有多少时间去深入群众,扩大联系面?如何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应付、脚踏实地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做群众工作,需要认真思考。
  重视网络是重视民情联系群众的新方式。传统的信息反映渠道层层过滤、级级筛选,真正送到领导人那里可能也就剩下干巴巴几句话。有了网络信息技术之后就不同了,不管级别多高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