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群众工作的新变化与因应思维转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段华明
日期:2014-07-01 16:22:30
一边,与群众过不去。在很多情况下,维护的大都是资本的利益,侵害的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不能否认我们在处理许多涉及群众与资本、与权力的关系时,存在着值得重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
南海本田工人罢工和乌坎事件最后能够妥善化解,关键是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公司在工人停工的时候,常常急于让工人复工,只考虑到经济产出,却没有考虑到工人是用停工来反映他们的合法诉求,没有想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如果工人诉求是合法的,即使产出受到影响,也是没有理由压着一定要复工的。乌坎事件实际上也是这个问题,如果只看到居民在反映合理诉求过程中的不理性行为,就认为这是与党和政府过不去,就要把他们压服,实际上也是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如果群众要求是合理合法的,却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不得不采取不理性行为以使你重视他的诉求,这个立场、观点、方法就会不一样。
在长期执政情况下,在利益多元化情况下,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找准执政党的位置,忘记了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势必出事情。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好,不要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忘了这一点,最后为了发展不顾群众的利益,站到群众的对立面。现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很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和资本走到了一起,和有钱人站到了一边。过去较多的是田间地头,现在较多的是饭桌酒局。这是需要警惕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代表谁的利益,怎样获取最大的利益。如果发展是为了人民,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时候,就会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就会注意权衡广大人民的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就会处处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更加自觉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2.不同历史阶段,工作的重点、代表群众利益的着力点不一样
30年前从搞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那个时候确实要注意财富增长,改善群众生活,那是代表群众最大利益。现在不是说追求财富增长就不是代表群众利益了,而是群众诉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吃饱饭的问题了。
这样分析问题,不是要求像革命党那样去打击资本和拥有资本的人。要合理地保护资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能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去发展,这就找到了执政党的位置。执政党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现在,政府常常在招商引资的时候,造成矛盾的时候,只考虑招商,考虑资本的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后导致人民群众不满,来跟我们对着干。所以虽然发展了,群众的意见并不比没发展的时候小,反而更大。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共产党是人民利益代表者,又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领导者有教育群众的责任,即引导、影响、启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境界。在工作中,自以为是,对群众采取命令主义态度是错误;对群众采取尾巴主义态度,甚至迎合群众中低俗、愚昧落后的东西也是错误。要尊重民意、倾听民意、分析民意,就要让民众有广泛的言论自由,又不盲从民意。民意往往只关注一时,不关注长远;只关注本阶层,不关注别阶层;只看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