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过程中民意表达与科学决策机制的构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石泉 日期:2013-10-25 17:16:08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都在大幅提升,领导者与领导对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领导过程中的民意表达将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型和独断型的领导需要实现与自下而上的民主型与创新型领导的结合。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历史和集权型领导习惯,中国缺少民意表达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基础。领导者长期忽视、限制或代替必要的民意表达,民意表达处于缺失、非公开和非理性的压抑状态,由此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当代中国需要转变领导理念,在各级领导机构的领导过程中普遍建立领导决策的民意表达机制,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开展民意表达与领导决策的创新,实现精英治理与公民参与治理的结合,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科学领导与善治。
 
  一、当代领导环境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日益高涨,世界范围内的人员流动和信息公开正在促进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全球性的价值共识和公共价值日趋成熟,自由、平等、民主、公开、公正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和普适性的价值目标。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国际比照效应和全球舆论压力大大增强。加上公民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那些文化差异较大、制度文明水平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影响在传统的领导、行政和社会治理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领导环境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以社会统治为目标的集权性、威权性和自上而下的领导方式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民主性、交互性和沟通型的领导方式因为顺应时代潮流且绩效明显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领导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领导对象、地位和诉求的变化,当今的领导(leadership)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命令或指示,而是领导者(leaders)根据被领导或追随者(followers)以及广大群众(majority)的愿望和诉求,在自下而上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领导对象和广大群众的平等沟通商议与妥协而达成的决策共识。因此,当代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文化更加重视领导者与领导对象之间地位的平等,强调彼此的互动,重视领导对基层和群众意见的倾听与收集,注重双方的交流和协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中国的民意表达及其对领导与治理的影响
 
  当代社会,领导者与领导对象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地位日趋平等,领导行为和领导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基层信息的调研,注意征求广大民众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的交互性与沟通特征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民意表达就成了当今时代领导的重要特征和必要程序。
  1.中国的民意表达及其社会基础
  俞可平在其《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一书中对民意做了完整的解释。他指出,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诉求、评判、心声、意见、舆论和信任。从更深层面上看,一个政党和政权执政和行政的基础就是民意。公权力体系立法、行政和司法也是为了体现民意并最终为民众服务。要体现民意首先得知晓民意,要知晓民意就需要民意的表达(俞可平:《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也就是说,民意要有正当、合理与合法的表达途径和通畅的传播渠道。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