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过程中民意表达与科学决策机制的构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石泉 日期:2013-10-25 17:16:08
民在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由表达机会的同时,也大大地锻炼了自己的信息传播能力。他们对政务公开、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诉求不断上升,对社会的影响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民意表达的春天已经到来。
  3.中国领导和治理中的民意表达及其挑战
  在如今这样一个民主化浪潮不断高涨,公民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参政能力都在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民意表达已经成为党的领导和政府行政等必不可少的程序和信息与智慧的来源。但是,由于过去传统的思维及习惯的影响,现实的领导与行政中对民意表达的重视普遍不足,更缺少决策中相关的流程设计和法律制度保障,中国领导(leadership)和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中的民意表达还处于初级阶段。
  影响我国民意表达的因素很多。除了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的局限以外,发展水平滞后、民主制度不完善、民意表达渠道不畅、公民表达能力不足、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传播技术普及率不高都是影响民意表达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的民意表达主要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民众在焦虑中随性表达。由于缺乏开放的传播文化和完善的传播制度,中国的民意表达总体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全社会的焦虑程度普遍升高。在心理上被长期压抑的民众在新媒体的开放环境下首次自由地将自己的愿望、意见、诉求和不满情绪随意发泄到网上,让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场众声喧哗。
  其次,我国对领导和行政体系主流民意表达渠道的重视与建设不够。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虽然在理论上都有民意表达和信息收集的渠道,但总体上看,民意的覆盖范围有限,民众的诉求、愿望和建议表达的渠道不畅、开放度不够,特别缺乏相关的制度建设。此外,我国的主流媒体也缺少民意表达的栏目设置和节目板块,同质化程度较高。许多对领导和行政有启发的不同声音、意见和建议难以进入领导的视野并纳入到决策之中,由此造成了领导盲区和领导局限。
  再次,由于受精英领导思想的影响和多年来沿袭的精英治理习惯,领导机构常常忽视民意或者代替民意的表达。领导者和精英阶层不是认为民众“无知”,就是认为他们“无能”。现实的领导与决策实践中,由组织代替个人、由政府来代替民众、用官意代替民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民意表达、限制民意表达、不让民众表达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面对自己的切身利益、表达愿望和利益诉求,我国的民意和舆论一直处于焦虑、扭曲和日益沸腾的状态。
  如果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导致许多重要民意的疏漏,影响领导质量,还会使我国的民意表达出现异化或价值偏移。民众会因为自己表达渠道的不畅、领导机构与其沟通的缺失以及自己诉求和愿望表达的无效等原因而产生政治冷漠和社会仇恨,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任,从而引发各类危机。近年来出现的“瓮安事件”“宜黄事件”“磁悬浮事件”“什邡事件”“PX事件”“启东事件”和“乌坎事件”等多起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民意缺失、表达不畅以及民意和舆论聚集、挤压甚至扭曲变形,民众对领导机构失去信任造成的严重结果。这应该引起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并引以为戒。
 
  三、当代中国领导中民意表达与科学决策的创新
 
  民意表达的水平与一个国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