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执政者要有“语言自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2-05-04 11:30:52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自觉”成了举国关注的热词,上自党政官员、专家学者,下至文化从业者、大众百姓,无不关心其如何落实。然而,无论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还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都很笼统模糊。如果不说,大家心知肚明;一旦细说,难免众议纷纭;真要落实,更是无从下手。
  “文化”大而虚,犹如四处弥漫的空气,人人靠它呼吸与生存,须臾不可或离,但又很难把握。“文字”细而实,好比天地元气结成的粮食,它承载了各民族的文化理念、思想共识、人生情怀,又实实在在,可以感触和操作。尤其对执政者而言,一切先进理念皆须诉诸语言,一切重大决定均须诉诸文字,一切核心政策都须诉诸演说。“文化”旨在用语言文字感化人,只有以“语言自觉”为首务,“文化自觉”才不会沦为空谈。

  一、执政者对“语言权力”的自觉

  一如孔子所言,“政者,正也”。但凡君子,先正己,后正人,推己及人,力求建立名正言顺、公正仁爱的人伦秩序。相应地,“政治”就是“正义之治”,既讲究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又追求政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所以,政治的本质是说服,知民情,顺民意,得民心,促民主,利民生。如此一来,势必先要做好“官民”沟通,一切先进思想理念、具体施政决策,都需要转化为富有语言活力的书面文稿、明文法规、口头演说。
  长期以来,人们严格区分“言”与“行”。其实,在政治生活中,言论本身就是重大政治行为,政治具有鲜明的“先言后行、言行一体”特性。以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即便是暴力革命,也以鼓动民众、凝聚民心、积聚民力为前提,“暴力”实为人们抱团取暖之“抱力”,它扎根于深广有效的舆论动员,故大军事家往往也是大鼓动家。同理,纵使是“全面小康社会”,照样离不开高效动员,它先要通过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后要通过全面舆论宣导落实决策。
  因此,政治权力取决于动员能力,政治活力源于语言活力。无论是国际外交中的唇枪舌剑、合纵连横,还是国内政治中的党派辩论、争相执政;无论是重大会议时的政策论辩、口头宣讲,还是诉诸文字时的报刊文章、成文法律;无论是面对公众时的即时演说、新闻发布,还是走访基层时的劝说沟通、家长里短,几乎每时每刻每处,都离不开繁密细致的政治言语。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何种社会秩序最公正、正义、正当,这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它离不开言语分析、解释、论争、抗辩、说服。反观历史,大政治家往往也是大演说家和宣传家,政治越是民主、文明、开放,写作、演说、辩论等语言才能越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其他专业性才干固然重要,但最终也要借助沟通动员能力。所以,语言权力是最根本的权力之一。以晚清覆灭为典型,一旦丧失了话语活力与权力,要么集体失语,要么胡言乱语,执政者就会失去舆论主导权。离开了“笔杆子”的“枪杆子”,就会成为无法掌控时局的光杆司令。为此,我国历代领导人才会极力推动文字改革、文风转变、文化建设,既反对盛行于旧时代的“老八股”,也反对泛滥于新时代的“党八股”。
  在经济、文化、教育均已大获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公众参与政治的需求,还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