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执政者要有“语言自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2-05-04 11:30:52
知识,也需要借助“具象”言辞。无论是曾经风行旧欧洲的法语,还是至今流通东亚的汉语,或是如今通行世界的英语,语言虽有各领风骚于一时一域之别,但无“普世语言”与“地域方言”之分。语文多样性是人文多样性之根,语言共通性不应以丧失多元性为前提。否则,一旦全球只剩下唯一“通用语”,人类思维势必单调化、格式化,不但会丧失文明多样性,还会因为知识单一化而无法应对极不确定的未来。
  纵观历史,语言呈现“普通化”趋势。一方面,随着国民福利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精英与大众的语言鸿沟渐被填平,“文言”纷纷转变为“白话”。尤其在各式电子新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网络、手机等众声喧哗的“自媒体”,开始反制书刊、影视等旧媒体,“给力”、“hold住”等网络新语日趋普及,若不与时俱进,官方媒体和各级官员均会沦为“舆论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以“普通话”为例,语言主权是国家核心主权之一,各国无不动用强制力量来制定、规范、推广“国语”,“普通话”与“方言”并行于国内。鉴于国际交往日益频密,“国语”即便没有完全屈服于“外语”,也早已融入了大量外语因素,其典型就是融合了中文字体、英文音标、拉丁语法、日语词汇的现代汉语。即便有幸称霸一时的英语,也是难免他国语言侵扰渗透之苦。
  所以,国人大可不必丧失“文化自信”。无论是政经实力,还是文化实力,全取决于交往能力,中国越是能够主导国际交往并从中受益,越能赢得国际秩序主导权。世间没有纯种文明,无论是“欧洲文艺复兴”,还是“欧美大崛起”,其实都是东西方大交往之果。同理,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伟大学习者和融合者,她既有儒释道一体的主流知识传统,亦有汪洋大海般的民间知识宝库。古中国长于以华夏文化同化外族,现代欧美长于以西方文化同化异族,两者都是“以强化弱”格局。迥异于此,当代中国呈现出东西文化势均力敌的格局,西方科学技术虽然大举入侵,但在宗教、信仰等核心层面,西方文化已是强弩之末,利玛窦教士东来已有数百年,基督教在中国并无多少建树,远远不如本土化佛教之成就。为此,我们不妨断言,中国虽只有30多年的自主开放史,却有望在日后大开放中成为东西文化和谐共生之所,并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巨大“交流电”!

  三、执政者对“语言政治”的自觉

  正如政治哲学家所言,语言政治虽然不是所有的政治,但所有的政治都须通过语言来影响决策,政治的内涵、领导、组织、实施,均由话语系统尤其是新兴话语的内在逻辑所塑造。因此,“语言”与“政治”相互建构,语言与其说是“政治工具”,毋宁说是“政治文化”;与其说是“语言知识”之果,不如说是“语言政治”的产物。一旦本国语言弱势化,或者古今异文、严重断裂,乃至如大量方言般彻底灭绝,就不仅会丧失“国际魅力”,还会丧失“历史记忆”与“文化魅力”,从而在根基处危害国民认同,语言灾难因而演化为政治灾难。
  在“英语霸权”咄咄逼人的今天,包括中国的孔子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在内,均是富有政治智慧的明智之举。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各国各有普遍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