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于德性与德行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朱启彬 日期:2011-02-09 13:52:2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的评价标准。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代表政府管理社会,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职能,其行为体现着国家意志,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对于国家和执政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认同。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尽早建立起适应我国改革和发展内在要求的干部道德建设框架及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政者的德性与德行

  领导干部道德,是指各级行政领导者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指领导干部在其领导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传统、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性。儒家将道德分为德性与德行。孔子认为德性包括五个方面: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最为重要。孔子特别强调道德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认为为政者在道德上要做出表率,从而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仁”既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价值目标。孔子所提倡的“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意识,其基础是道德理性,他将“仁”与“礼”相结合,使“礼”有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仁”、“礼”在儒学中既是一套外在的制度约束,又是一套内在的道德准则。孔子赋予道德原则以绝对的形式,就意味着人作为道德主体,道德规范作为一定时期社会关系的反映,体现了人的社会本质,是对人类本质的强化,蕴含着对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的价值的尊重。德性在古希腊哲学中最初指能使事物具备完美或完善的品质。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德性,只要某物以它为德性,就不但要使这东西状况良好,并且要给它优秀的功能……那么人的德性就是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德性体现在党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其次,德性在当前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观上。作为一种内在品质,德性是个体对道德规范的深刻认知和丰富的道德感情等道德心理因素的统一,它同时又是一种精神形态,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指导人的价值选择,突出的是一种对己对人的责任感。当前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的德性则体现为服务观统领下的公平、正义以及公共利益价值理念等。再次,德行体现了道德的知行合一。德行是德之于行,即道德的行为表现。德行主要是指伦理行为或道德行为,是指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利与害、正当与不正当、善与恶等具有价值取向的行为。它是领导行为过程中道德的知行合一,具体表现在遵守和践行诚信、公正、勤勉、清廉、自律等领导的道德规范上。这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同时也会对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产生重大的影响。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