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防治隐性腐败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魏 芳 王 磊 日期:2011-01-14 10:18:53

  隐性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诡秘手段,巧妙伪装,打着“合法化”幌子,披着“合理化”外衣,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利用职权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隐性腐败相对显性腐败而言,影响更深,危害更大,腐蚀性更强,其固有的特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破解防治隐性腐败的难题,已经成为反腐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必须究其“心因”、循其共性、明其危害、识其本质,在强基固本、综合治理、公共防范、构建政策制度体系上下工夫。

  一、隐性腐败根植于思想深处,难以削株掘根,必须究其“心因”,抓好强基固本工程

  “明贼易擒,暗盗难防”。隐性腐败之所以呈现出有所滋长和蔓延的趋势,主要在于思想上的根深蒂固,作风上的惯以成性,因而难以彻底根除。剖析一些党员干部“前腐后继”的共同“心因”,主要是:执行政策中的自由化思想严重。缺乏对政策制度的敬畏感和应有的执行素质,拿政策当儿戏,视制度为玩物,用规章任意妄为,将个人意志凌驾于政策之上,合意的、有利可图的就执行,不合意、无利可图的就不执行,于己有利的就最大限度用足,于己无利的就弃之不顾。价值取向上的市侩化思想严重。有的党员干部从政动机不纯,追求的不是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多少而是为个人谋取物质财富的多少,不是以人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人生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或积累金钱为目标。人际交往中的庸俗化思想严重。一些党员干部深受庸俗关系学的毒害,不信组织信关系,拉帮结派编织关系网。有的甚至认为私人关系就是宝贵资源,就是个人升官发财的生产力,非位高权重者不结,非管钱管物者不交,热衷于金钱往来、感情投资,巴结上层领导,笼络要害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设阵布局,把那种极为庸俗的不良习气带到行政活动之中。权力运用中的物欲化思想严重。个别党员干部把权力当做满足私欲的工具,将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蜕变为钱和物的奴隶。有的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丧失原则立场,暗中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或者量利用权,利大优先办,利小拖延办,无利不给办,使正当的权力腐化成了徇私的道具和枉法的魔棒。

  隐性腐败产生的“心因”带来了掘根除源的难度,决定了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诊其“心症”、狠下“心药”、清其“心火”、断其“心路”,切实做好强基固本工作。一要加强警示性教育,在晓之利害中强化正确观念。防治隐性腐败要以教育为本,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要在坚持经常性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础上,加大警示教育的力度,用鲜活的事实、典型的范例、沉痛的教训、深刻的悔悟,触及灵魂,攻心砺志,从而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守政策、为官以德、廉洁自律的观念,在借人喻己、以人为鉴中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二要抓好务实性述廉,在自查互举中扼杀腐败苗头。要提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质量,切实触及思想,真查实纠,把防治关口前移。从个人自查中发现产生腐败的蛛丝马迹,在互相检举中遏制腐败发生的苗头,防止为述而述、只述不评、评而不究,侧重把洞察隐性腐败的征兆作为述职述廉的关键环节,以发现和解决带有隐性腐败倾向的问题为述职述廉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