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加强领导干部推进 “双碳”工作能力建设的意义、问题与路径/罗 琼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罗 琼 日期:2022-09-08 17:47:55
方领导干部对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精神要求领悟不透,没能真正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方。二是搞“碳冲锋”。有的地方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必须抓住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窗口期,在碳达峰之前加大碳排放量,以获得一个较高的碳排放额度“峰值”基数,进而在这个“峰值”基数上进行碳减排,没有认识到碳峰值越大,此后的碳减排难度也越大,为之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此后的经济和民生将难以承受碳减排压力过大带来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地区空喊口号、没有行动,或是做表面文章,不改变发展范式,仍延续现有生产生活方式。三是搞“运动式”减碳。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完成“双控”任务,以减碳结果为导向,只看数据变化,不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安全,简单粗暴地采取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减碳,致使铝材、金属、化工等多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临限产压力。同时,风、水等可再生能源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对能源低碳转型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局意识不强,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思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领域、多个层面、各个环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能力。但目前来看,某些领导干部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大局意识不强、系统性和协同性思维欠缺等情况。一是地方政府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特别是跨行政区壁垒较多,跨部委协调不畅,各级政府的职责边界模糊,重视短期项目,轻视长期减碳的资金投入等,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合力。二是各方协同推进“双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一些领导干部主动性、创新性不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法规出台缓慢,政策空白较多,甚至存在政策间相互冲突现象。三是部门间未能形成工作合力。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涉及对碳排放的监测、核算以及碳减排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离不开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个别领导干部缺乏统筹协调能力,与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沟通交流不够,较少系统吸纳科研院校等智库机构参与,也没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协同力,不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现代化。
  (三)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考评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考核机制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碳排放政策法规体系,考核程序、考核指标、保障措施等还不完备。有的地方出台的考核办法可操作性不强,指标设置多是模仿其他地区,不能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忽略了地区差异,导致指标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缺乏科学性。同时,在实际考核中,多数市级及以下政府沿用省级政府考核办法,使得考核过程过于教条化。另外,考核指标体系在设置上不严谨、不科学,也为地方领导干部操纵数据预留了空间,不能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二是针对增强碳汇能力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生态系统碳汇底数不清,给领导干部“双碳”工作考评增加了难度。湿地、林地、草地、海洋具有很强的碳汇能力,地方政府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如何,碳汇能力能很好地反映出来。但我国很多地区对湿地、草地、林地、海洋等碳汇情况缺乏科学的计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