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国家治理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改革领导力的运行逻辑/李忠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忠汉 日期:2022-06-17 09:09:26
转型,在增强国家能力的基础上,显著地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合法性[2],或者将中国共产党改革的成功归结为思想、竞争、试验、学习和均衡等多种机制的作用。其三,立足于领导科学这一特殊视角,对党的各种领导力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剖析,旨在对其有更加全面透彻的认识。[3]
  上述研究立足于多元化的视角,对改革领导力的概念给出了各具解释力的阐释。与此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研究视角的碎片化问题,即关于改革领导力的学术研究尚缺乏整体性的理论视角与解析框架。无论是从党建视角还是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来理解改革领导力的内涵,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这对我们全面深入理解改革领导力的结构关系和运行逻辑是不利的。前者侧重于从执政党自身出发谈改革与能力建设,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党在改革中所发挥的治国理政的作用;后者则更多体现着西方经验色彩,其将政党视为政治体制的重要元素,从未将政党视为超越国家与社会的自主力量,很多中国学者将这一范式用于对本土的治理实践形态的审视和分析当中,呈现出国家中心主义与社会中心主义二元分立的研究趋势。但经过深入研究,一些学者也逐渐发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分析视角并非完全契合中国的治理实践,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抽离了政党在这一关系领域中所扮演的关键性领导角色。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放置于中国这一特殊环境下进行探讨,其就不仅是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必须包括中国共产党这一关键角色在内,因为它在国家政治与社会这两大领域分别发挥着领导核心和组织核心的作用。因此,探讨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定不能脱离对政党这一关键因素的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突破单纯的党建视角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局限,构建起内含“政党—国家—社会”三维关系的分析框架,即将改革领导力放置于更大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以归纳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内涵与运行逻辑。
  (二)小切口: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中的改革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使命型政党,这一属性和地位决定了其在领导人民进行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所发挥的改革领导力也呈现出鲜明的制度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这一制度取向进行了规范化表述,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改革领导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中能够得到显著体现。近年来,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得到了党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针对如何更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当属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改革,即通过倡导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来激发基层治理创新的自主性,并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由此,本文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心下移”这一基层治理改革作为透视改革领导力的窗口,即研究的小切口。
  对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改革这一研究切口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基层社会既是公众生活和互动的空间,同时也是多元社会利益进行分配、权力结构进行调整的政治社会场域。[4]此场域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党政力量对基层社会的重塑,所以,将基层治理作为研究切口,便于我们从基层党组织、国家与社会三种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