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2-04-29 12:48:54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同向性、同步性,坚持中国道路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这种文明形态在社会基本制度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文明,具有政治发展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具有文明进步的可持续性;在发展方式上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相辅相成,具有文明进步的全面性和保障性。
  最后,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在于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活力,而且在于中国道路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新路径、新境界、新可能、新希望。判断中国道路对人类重大贡献最为切实的标准,主要就是看它是否能够为人类摆脱当前资本主义危机,为创立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道路、提供智慧。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具有三重逻辑:一是社会主义逻辑,使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在“价值—规范”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由社会主义逻辑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核心理念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而资本主义则遵循的是以物为本、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资本、搞不搞市场经济,而在于以什么为现代化的价值原则。以物为本的现代化与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是有显著区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旨在实现“两个解放”,即生产力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社会主义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区别于资本主义立足于个体的利己主义原则。西方式现代化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原则,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社会的“共同体”为基本建制,把“共同体”“集体”“社会”放到重要位置,从而追求“公共服务动机”,这更符合人的社会存在的属性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以“公共服务动机”为基本遵循,超越资本主义“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在“制度—实践”层面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通过驾驭资本、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确保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方向,从而区别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发挥了对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功能,更加突出实质性民主、保障切实的民主实效,区别于西方自由民主的制度模式。二是现代化逻辑,主要包括现代化目标导向、工业化形态和市场经济体制。其一,历史性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和界定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从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到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友人明确阐释的“小康之家”的现代化目标,再到2021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既勇于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又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实际
[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