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组织生态恶化的发展轨迹、原因与改良策略/罗玉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罗玉华 日期:2022-04-11 16:02:28
面情绪驱动群体性社会资本建构利益屏障。受到负面情绪感染的群体成员,容易相互结合为情感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为维护相互利益或利益预期,群体在共同体认知的驱动下,会有意识地团结起来建构利益屏障。其次,群体资本诱生群体维护行动。当群体在共同负面情绪影响下生成利益共同体后,群体成员除会持续运用社会资本建构利益屏障外,还会积极地发动群体内部成员的社会资本力量,实施系列群体性行动。群体性行动超出单位控制范围,必然会恶化单位组织生态。再次,群体社会资本诱发组织分裂行为。当秉持不同利益取向的群体间产生冲突或竞争时,单位整体就会陷入分裂、破碎的状态,组织生态也会进一步恶化。
  (三)组织资本“巩固”
  在单位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社会资本能量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差异明显。从社会资本角度看,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影响,远不及组织层面的破坏作用。面对负面效应在个体和群体层面的感染和放大,组织必定会动用社会资本力量予以应对和处置。由于负面效应传染和放大本质上是基层利益诉求和需求的另类表达,基层的利益诉求表达在不同领导成员看来有着不同的含义。基层个体有诉求,领导成员同样有诉求。当两者需求相互契合时,领导成员就会动用组织社会资本回应诉求。这意味着,不同领导成员对待负面效应会秉持差异化态度和认知。这就容易在组织成员中产生以下负面影响,从而恶化组织生态。首先,领导成员分化。面对负面效应,秉持差异化目标和利益诉求的领导成员会采取差异化的态度和行为,运用各自掌握的组织社会资本产生行为和认知的分化,从而瓦解组织共同体和领导共同体。其次,集体共识碎片化。领导成员运用组织社会资本,动员不同力量实施差异化行动和策略,即意味着领导班子成员共同体意识解构,相互间已然丧失关于单位发展的共识。因此,分散行动的领导个体代表着不同的行动指向,实际上裂化了单位集体共识。单位共识荡然无存,组织生态必然遭受污染而恶化。
  三、单位改良组织生态环境的路径选择
  (一)划界:出台政策,界定生态底线
  当前,单位对组织生态重视度逐步提升,但缺乏对组织生态的制度建设和规则设计。制度匮乏和规则缺失是导致单位组织生态恶化的重要缘由。制度和规则能够为组织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持,提供明确的底线和边界。个人的负面情绪以及相应社会资本的运作之所以能够产生和放大影响,关键在于各阶段的参与者都缺乏对组织生态的理解,更不清楚组织生态底线何在。由此,单位应当加快构建组织生态环境的制度和规则体系。一方面,出台生态建设政策。明确单位组织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和基本生态底线,为单位成员行为和情绪控制提供基本的边界规则,防范负面行为和情绪的无控制或恶意扩大化。另一方面,加快生态环境支撑制度建设。生态环境支撑制度建设,主要包含底层基础制度。比如,基础性的法规政策规章,用以明确组织生态建设导向;中间支撑机制,即组织生态建设和维持的执行制度;组织生态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用以持续吸纳组织生态建设经验,持续推动组织生态建设创新,进而建构良性、可持续的组织生态环境。
  (二)创制:改良环境,创设合作氛围
  单位组织作为以合作、协同为行动理念的有机行动体,建立和维持稳定、可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