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和老板概念的管理学解读/蒋德海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蒋德海 日期:2021-07-19 15:35:45
的概念虽然国内使用极为普遍,解释也很多,但在法律意义上却是一个并不准确的概念。法律概念强调的是权力、权利和责任及义务的统一。有权力没有责任或者有权利没有义务都不构成法律的概念。根据我国《管理学基础》的解释:“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解释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将领导的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按照这个说法,领导是导向的过程,而领导者实现导向的手段是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但问题是,权力导向和影响力导向是两种不同的导向。前者具有决定作用,后者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不同的权力,其责任和义务是不一样的。此外,权力要依法行使,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导向错了怎么办?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显然,领导作为一个通俗的说法是可以用的,它简洁明了,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领导是一种不规范的说法,我国法律文本没有领导的概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说领导是一种事实上的存在,表明一种管理关系,那么,对这种管理关系的称呼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由于几千年官本位的影响,中国人传统上习惯于以职务来称呼领导。比如,杜甫被称作杜工部,因为他曾经出任工部员外郎一职。刘备被称为刘豫州,因为他在兵败投奔曹操后被任命为豫州牧。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等。但那种人分三六九等、官分职位高低的习惯和称呼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和公仆的新型关系显然不合拍。早在1959年,毛泽东专门就领导同志的称呼写信给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建议一律称同志。[2]1965年,中央专门就称呼问题发出《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同称呼官职相比,同志强调的是志趣相同、精神相通、情感相亲的平等与和谐,是一种称呼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同志的称呼虽然有了较大社会层面的推广,但在我国社会还没有真正地扎根,且由于称呼文明化的价值和意义受到忽略,以职务来称呼领导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官场的称呼似乎已经成为一门深奥的学问,有人称之为“官场称呼学”。有时候不掌握这门学问甚至会吃亏。在部长、书记、主任、局长、处长等你高我低、你主我次的等级称呼仍广泛使用之际,老板称呼又挤了进来,更值得警惕。
  从概念内涵说,用老板来替代对领导的称呼,疏远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也降低了我们在称呼上的社会文明。如果说同志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不同的职位只是分工不同,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之分,人们有着相同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追求,同志是一种体现共同追求的信念性称呼,那么,在部长、书记、局长、处长等级别分明的职务称呼中,突出的是人们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同级别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故它是一种身份性称呼;而将领导称为老板,则突出了领导对下属的命运、幸福和未来的决定权和支配权,突出的是下属对领导的依附性、从属性,是一种随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关系,故它是一种支配性称呼。在一定的范围内,被称为老板的人有支配和决定他人命运的权力,且正因为其拥有该权力,所以其被称为老板。
  三、以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和群众关系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