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权力“灯下黑”的治理难点与突破策略/崔 含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崔 含
日期:2021-01-01 16:11:12
附和者与保护者,如此监管的实际效果令人担忧。
(三)确保权力周围的人“干净”是管理障碍
权力“灯下黑”现象的发生,很多时候不单单是掌权者知法犯法,其身边亲朋好友、熟人关系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现实工作中,腐蚀腐败的发生往往是从拉拢领导身边人开始,领导者从最初的不知情、到过程中的放纵包庇直至最后的同流合污,权力异化呈现出由浅及深逐步推进的过程。这意味着,监督力量要想实现对如此众多的关联人群实施有效监督并非易事,这不仅涉及合理合规性的把握,还关乎领导者情感的接受度和直接的心理感受。
(四)难以有效动用群众力量是制度缺陷
权力“灯下黑”现象的出现,直接诱因在于组织权力过度集中且有效监督缺位。更深一步思考不难发现,多元、多方位的有效监管缺位是造成上述局面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违法违纪干部之所以毫无顾忌,正是看准了很多老百姓不明就里,更无从落实知情权。如此这般,公权私用、围猎和甘愿被围猎只要控制在权力周围的狭小私密空间,只为亲近之人知晓便可高枕无忧,非法行踪将难以被真正发现,更难以被悉数掌握。
(五)公序良俗与法律规章的交织构成了不当行为认定的挑战
现实工作中,很多“灯下黑”现象并非单纯的公权使用问题,而是涉及掌权者、周围人的众多私人行为,属于私域范围。若只是公事范围内的权力使用不当,则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责问责,但涉及私人事务则存在道德、党纪与国法的认定。最为典型的情况即下级讨好上级的过程中,并未得到上级的直接授意与指示,却在所谓公开制度规则下大搞“萝卜提拔”、隐性照顾,以惠及上级领导及其亲朋好友,对其定性实属棘手难题。
二、权力之下“管人不管己”的根源
(一)安全性盲区
除了监管制度上的缺陷,领导者“管人不管己”导致权力“灯下黑”现象的首要原因,就在于个体天然存在的安全性盲区,即高度关注下,人们反而容易首先“排除”周围最亲近的事与人,在极度自信与信任心理下,主观认为如此熟悉之事、信任之人完全安全,就必然首先将如此事、人排除在监管之外。殊不知,越是自信与信任心理下的放心,越是会导致后续自我与他人的放纵,曾经自以为不会构成较大风险的权力边缘试探行为,最终反而招致了大危机。
(二)自信心爆棚
权力“灯下黑”在一定程度上也源自掌权者心理上的极度自负与过度自我。身处权力金字塔顶端的掌权者往往认为组织事务无不在个人掌握之中,自己所获取的各类信息无疑是最精准、最全面的,自己总揽一切必然看得更全、更远。这就使其即使在工作中获悉有关权力使用违法违规的信息汇报与反馈,都会先与自己所看、所听进行比对,一旦发现二者有错位,则必然以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为真。若是涉及对自己或身边人的不法信息,更是在极度自信与信任心理下直接排斥,对可能给自己带来安全风险的事件缺乏足够的认知。限于岗位权力的悬殊,一般监管力量自然难以与之抗争,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掌权者的“压倒性”管制。
(三)一贯性思维
个体行动过程中总是不免这样一种心理:自己已经烂熟于心的事务不会出现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