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能者多劳”的成因与 “能者困境”的破解建议/姬宇鹏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姬宇鹏 日期:2020-10-20 11:29:08
领导记不记得住”为标准,记得住“多劳多得”,记不住“多劳白劳”。
  三是“能者多劳”变成“能者多怨”。按道理说,“神一样的队友”应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但现实中,不少“能者”竟成了风必摧之的出林秀木。单位中难免会存在这样一种人,琢磨人多于琢磨事,善于营造舆论氛围,把办文好的说成“纸上谈兵”,把办事利索的说成“跑跑颠颠”,把既能办文又会办事的说成“锋芒毕露”。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不洗碗的人埋怨洗碗的人磕了碗。从人性角度看,在一个存在竞争的科层制金字塔结构中,承认别人优秀有时意味着失去短期机会,赞美“能者”需要克服人性深处的“暗能量”。从投入角度看,追赶“能者”的付出要远远大于诋毁“能者”的投入。从管理角度看,领导有时会陷入忽视前提的中国式逻辑,对“能者”的爱护不够。比如,对关于“能者”的负面评价,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殊不知“群众的眼睛”只在不涉及利益纷争时才是雪亮的。
  二、“能者困境”的现实危害
  一是从全局层面看,“能者困境”会形成“短板弱链”,不利于生成整体竞争能力。未来竞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短板弱链”会成为影响体系对抗性、稳定性的脆弱节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脆弱节点不仅包括了能力欠缺的“弱者”,同时也包括了能力出众的“能者”,后者的影响度甚至更强。如果一个体系过分倚重“能者”,一旦“能者”被调离、被毁伤、被限制,整个体系就可能转不快、转不顺,甚至瘫痪失效。
  二是从管理层面看,“能者困境”会导致“鞭打快牛”,不利于提升科学管理效能。有的领导习惯于把大事小事都分配给“能者”,以降低管理风险,“鞭打快牛”的倾向随之出现:越能干,越给干;越用越顺手,越顺手越用。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领导方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闲置,同时也回避了科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激发大多数人的潜能以提升组织效能。“鞭打快牛”说到底是领导“偷了懒”,懒得管不听话的“倔牛”、懒得教进步慢的“笨牛”,最终导致“群牛混吃大锅饭”的局面。
  三是从团队层面看,“能者困境”会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构建积极和谐氛围。人力资源具有周期封闭性,也就是说重用“能者”好实现,淘汰“弱者”“闲者”存在滞后性甚至相悖性,很多时候“一开了之”并不能立马实现,也很难解决问题。过度使用“能者”,不仅会增加“能者”的职业倦怠感,也会让“弱者”损失历练成长的机会。工作饱和度和受关注程度的差异会加剧需求差异、观念差异、能力差异,导致“谁看谁都不顺眼”,形成不同群体中难以弥合的心理鸿沟,进而造成严重的内耗。
  三、破解“能者困境”的建议
  一是忍得住别乱用,“多劳”应该有边界。“能者多劳”应该“劳”在点子上、“劳”在关键处、“劳”得有边界。一方面,要有价值边界,要对任务进行价值排序,尽量安排“能者”参与协同增值率较高的工作,“把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