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权力争端的风险及化解机制构建/潘秀红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潘秀红
日期:2020-05-28 18:53:47
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保持权责一致、权责匹配。
2.以智能算法再建构权力清单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和相应的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每个部门、岗位的具体权力事项。这样既保证了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也为规范权力行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然而,仅仅依赖规章制度和人为测算不足以保障单位权力清单制度构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现代智能算法技术不仅能够对浩瀚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从中识别出关键有用信息,更能够基于现有信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判。因此,领导者化解权力争端可引入智能算法技术,对单位权力清单制度予以完善或修正。一是借助智能算法技术呈现单位各个职能岗位的权力事项和职位数量。在此基础上,以单位正式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将其固定化、制度化,防止单位成员在人事变动、单位改革或权力争端中浑水摸鱼。二是运用智能算法技术预测权力变化趋向,构建严格的权力使用控制程序,一方面为领导者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权力争端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为强化单位权力行使的规范性、提高单位成员的权力使用效率奠定基础。
3.以网络技术重塑单位问责机制。一般而言,问责是传导工作压力和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保障单位工作正常运行和目标利益实现的“大棒”。然而,现有单位问责机制往往是一种被动性、事后性的问责,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全过程监督。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收集单位信息,为重塑问责机制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监测功能,构建事前责任界定机制。领导者可以在对事前岗位责任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明晰岗位责任,界定权责边界,进而构建事前责任归属和界定机制,为后续问责提供基本参考。二是构建事中责任划分与界定机制。在单位工作中,某一事项的责任划分往往交织重叠,仅凭人力难以界定和归属到位。这就必须借助网络技术适时收集工作推进中的责任信息,为事中责任界定和归属提供信息基础。三是优化事后问责追责机制。前期的事前责任界定、事中责任划分与归属机制构建,就是为事后问责机制发挥作用、提高问责精确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撑。因此,领导者应该相应地对事后问责机制进行优化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嵌入事后问责中,进而构建起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链条问责机制,为权力争端的化解提供责任监督和追究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晨光,曹书东.副职扩权的正当性、风险性与可行策略[J].领导科学,2019(11):56-59.
责任编辑 史雪莹
E-mail:ldkxsxy@163.com
电 话:0371 - 6393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