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民意“注水”现象及其防范策略/刘秀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秀华 日期:2019-12-10 11:57:19
,正是在于其尚未认清自我的权力与责任范围,未将主观代表民众、强行绑架民意视为越权违规,更未将民众真实意愿表达的自由视为必须保护的公民权利,以致毫无顾虑地为所欲为、欺上瞒下,未来应进一步规范政府权责边界,不仅增强领导者精准识别捕捉民意的能力,更要持续完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二是为切实保障民众能够发声、自我的想法态度能为上级所知晓,应借力发达的信息沟通工具完善交流平台建设,借力虚拟世界中的无障碍交流形式破解政府和民众间壁垒,尤其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各级政府间、各部门间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和监测,确保决策意见的同步共享、充分交流。三是为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避免其凭借权力过度侵蚀民意,还应以责任清单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边界,借力制度规范明确行为底线、震慑违规违纪之举,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法治确保组织治理、事务处理摆脱任意性和特权性,最终构建稳定协调、运转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
  (三)革新政绩考核机制,确保民众“愿发言”
  想要营造民众想说、愿说的环境氛围,就务必确保合理正当的诉求、意见、想法能被上级关注或采纳,以切实的行动证明政府对于民众意愿的重视。这就要求,首先,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避免功利心态下唯上不唯下、唯“形”不唯实的投机做派,通过强化党性教育引导干部摆正位置、认清职责,明确在业绩考核过程中再漂亮的数据也代替不了民众口碑。其次,创新考核机制,通过增大民意反馈、群众意见、民主参与等相关指标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引导干部重视民意并主动倾听,在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基础上,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再次,为凸显政府对民众意愿的关注与重视,领导干部还应注意自我信息回复、行为响应的及时性与针对性,即使暂时无法保证结果的完美,也应首先以主动应对的态度确保民众可以切实感受到领导者的务实作风,而非“打太极”般地拖延敷衍,这将显著提升政府在群众中的权威性与信赖度。
  (四)优化政治生态氛围,确保民众“敢发言”
  让民众“想说话”仅是创新治理效力的第一步,让民众在“想说”的基础上还“敢说”才是核心关键。一方面,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只有情感上足够亲近与信任,才能让民众深度了解组织、了解干部而放下心理防备。这就需要其改变工作作风和方式,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是真正俯下身子,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真情服务基层;不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用实际行动干工作,既能担起该担的责任,解决群众的忧心事,更能立足群众立场、秉持服务初心而让群众满意放心。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还应认识到自我对评判质疑秉持何种态度,就会听到与其相应的民意反馈。若领导干部一开始就抵触、厌恶群众的指责批评,那么民众自然只能投其所好地说违心话、说好听话;相反,若领导干部能真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对敢提意见且建议合情合理者给予褒奖,对逢迎拍马者自动远离,自然就能营造出人人敢说真话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新华.民意为何被“注水”:民意注水的不同类型与治理机制[J].人民论坛,2019(1):82-84.
  [2]金太军.创新社会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