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增强下属决策认同的大略与小节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祥俊 日期:2019-11-06 08:50:29
策中,巧借框架效应提高下属对决策的认同感
  如果决策前不方便邀请下属提建议,也不方便引导下属对已成型的决策进行加工,无法发挥禀赋效应的优势,便可以考虑在决策中借助框架效应来提高下属对决策的认同感。这里的决策中主要指决策已做出但还未实施执行的阶段。在决策由上级做出的情况下,有时候下属对某个决策的认同度不高是因为没有比较,不知道这个决策是不是当前条件下的最优决策。因此,为了提高下属的决策认同度,有时候需要人为提供比较框架。
  先来看针对《经济学人》杂志的一项营销研究。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方案的内容是:A.单订电子版:59美元;B.合订印刷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第二种方案的内容是:A.单订电子版:59美元;B.合订印刷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C.单订印刷版:125美元。这两种方案哪种更好?研究者分别测试了受试者在两种方案中的选择。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方案下,选择单订电子版的占68%,选择印刷加电子版套餐的占32%;在第二种方案下,选择单订电子版的占16%,选择印刷加电子版套餐的占84%,没有人选择单订印刷版。[4]可以发现,在第二种方案中,多增加了一个选项,但是多增加的选项相对于原有的B选项是完全劣势的。然而,正是由于多增加了这个看起来相对于B选项完全劣势的C选项,才突出了B选项的优势,从而使更多的人放弃A选项选择B选项。在这里,方案二为选项B提供了一种明显的对比框架,突出了在方案一中占劣势的选项B,使其成为优势选项。这就是典型的框架效应,即在同一情况下,由于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会不同。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与其合作者特沃斯基曾指出的,如果将表达方式称之为框架,那么由此造成最终选择或者决定的不同便是框架效应。[5]
  那么,借鉴框架效应,在提高下属决策认同感问题上,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如果领导或上级事先已经形成了某决策且因某些原因不能再改动,为了提高下属的认同感,应同时再为该决策提供可供比较的另外的决策方案,并注意另外的决策方案应能凸显原定决策的优势。在提供可供比较的方案、凸显原方案的优势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第一,在口头阐述原方案时,应尽量形象生动,特别是在阐述必要性及优势时。比如,多讲故事,多描绘场景,从而给下属留下深刻印象。具体而言,在做扶贫决策时,可以先讲某个贫困地区或家庭穷困潦倒的故事,然后描绘如果实施了相应的方案后的灿烂场景。按照卡尼曼的研究,一项因素或事件的画面感越强、越生动,越容易被人流畅忆起,人们赋予它的重要程度就会越高。[6]领导对原方案的阐述越生动具体,下属对方案优势的认识则越深刻,进而越易产生较高的认同感。对另外方案的表达,则要遵循相反的思路。第二,在书面表述原方案时,为了让下属印象深刻,应多用简单直白的语句,让下属一看即明,不会带来思维负担。通常而言,能带来思维负担的表达不受欢迎。比如下列表达:“在中国,平均每天约10000人被确诊为癌症,使用本方案,将使癌症患者数量下降4000人。”以及“在中国,平均每天约有0.00072%的人被确诊为癌症,使用本方案,将使癌症患者数量下降0.00029个百分点(将前面的绝对数除以总人口数得到)”。虽然两种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很明显,第一种表达给人印象深刻,更能达到引起人们关注的效果,因为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