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乡村治理中的“面子观”———一种社区性货币的使用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吕培进 日期:2019-10-09 11:20:35
iv>  (一)互惠性人情
  相对于城市,乡村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并且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状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合作与互助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种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再加上农村空间较小,居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逐渐形成了乡村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即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重视人情,给面子也就成为乡村居民行为的基本准则。
  互惠性的人情与给面子,是乡村社会中的一种无形机制,是维持权利与义务的一种平衡、整合机制,可以维持乡村社会的基本稳定。乡村居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上面记录了他在面子上的“给”与“亏”,但他们并不要求马上得以兑现,而是存在着长久预期,这就使得乡村生活充满了人情味。当然,也存在着给予和亏损失衡的状况,比如,接受一方认为回馈一方的给予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认为对方不给面子。这种情况下,原本的亲密关系势必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就会撕破面子,互惠性人情也就恶化为相互敌视。但乡村社会存在着很强的破损关系修复机制,生活空间有限,双方不可能完全不再接触,生产和生活的依存性会使得双方产生新的联系。虽然已恢复不到原有的亲密状态,但依然会保持联系,依然会相互给面子。鉴于撕破面子的尴尬与成本,能够做出这种事的一般是村里的“强势人物”,其他人都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而引发公然的报复。因此,对于大多数乡村居民来说,除法律法规之外,面子也是行为决策考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社会评价与声望
  乡村居民的面子账本,一方面记录着相互之间的面子关系,另一方面也记载着每个村民的面子等级,这就使得面子呈现出社会评价、社会声望的价值。就某个村民而言,其他人对其面子等级的评定主要基于三个标准: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和公共参与。首先,在个人能力方面,“日子好”是乡村语境下人们对能力强的一种判定。一般来说,生活美好富足、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学业有成等都是“好日子”的特征。在很多地区,房子、妻子、儿子被定义为一个男性村民一生的任务,“三子”任务完成得好与坏也就直接关系其能力的强与弱。能力越强,对于其他村民来说,其也就越有面子。有些村民生活富足,但其他人对其评价并不高,这是因为他在人际关系方面丢了分。其次,“处”是乡村人际关系的核心。正如上文所说,乡村社会空间相对狭小,乡村居民生活的隐秘性比较低,并且伴随着高频率的相互交往,这就使得乡村居民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其他人评论的内容。某人做事是否公正、得体,对待邻里是否友善,能否顾及他人面子等,都是他人评论的重要内容。因此,做事公正、照顾他人面子的人自然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别人也会给足其面子。如果让人觉得不好相处,那其他人就会对其冷眼相待,自然也不会给其面子,这样的人即使成为首富,也不会赢得很多面子。再次,公共参与,即公共参与的热情和表现。乡村情境下的公共参与主要指的就是帮忙,比如帮忙办理红白喜事、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帮助建设公共工程等。如果一个人日子过得不错、人际关系好,又在乡村公共事务中表现积极,那其在乡村社会中就相当有面子,可以被视为乡村社会的精英。这种类型的人很容易成为乡村社会的领导者,也就是村干部,由精英转变为权威。面子造就权威,权威反过来又让面子增值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