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者公正理念的典型偏误及其防避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陆涛 周琴
日期:2019-10-09 11:18:51
【摘 要】当前,部分领导者常常以救世主、大法官、示范者、过来人自居,将自己的思想强输于人,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将自己的价值观强推于人,将自己的经验强施于人,从而导致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扰乱视听、贬损形象、降低威信等危害。对此,领导者要从谋之以公防走心、思之以慎防走神、行之以正防走偏、察之以细防走眼、处之以明防走样、考之以严防走板等方面加以防避。 【关 键 词】领导者;公正理念;偏误;防避
【作者简介】陆涛(1978— ),男,扬州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高教管理;周琴(1970— ),女,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高校廉政建设。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高校哲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13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政治生态测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ZZB003);江苏省高校哲社科项目基金“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SJA024)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9-0020-03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常以公正形象的代言人、公正利益的代表者自居,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形态强加于人,带来是非原则的扭曲、是非观念的错位、领导形象的损毁。加强防避,才能使之回归正轨、回到本然。
一、领导者公正理念的典型偏误
1.以救世主自居,将自己的思想强输于人。一是救人于水火之中的仁者思想。有的领导者以己之公度人之公,以己之正度人之正,自认为所说之话就是公正之言别人就该听从、所处之事就是公正之行别人就该跟从。将自己等同于公正化身,自己的标准就是公正标准,对别人吆五喝六、指手画脚,或搞“颜色革命”实施同化,或行“大棒政策”进行颠覆。二是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担当思想。有的领导者认为别人都是伪君子,只有自己处事最公正,往往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听不惯、看不惯,认为组织安排自己来任职,是来挽救危机、扭转败局的,将前任说得一无是处,用别人的不是衬托自己的高明。
2.以大法官自居,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一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有的领导者自认为为人公正、办事公道、宽己严人、正己达人,眼里都是别人的不是,对别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二是穿着漂亮外衣示人。有的领导者大会小会谈公正,台上台下讲公正,打着公正的旗号,却干着不公的事情,以公正之名,行不公之实。三是打着救人旗号害人。有的领导者手中公正的尺子极具伸缩性,看人下菜,搞多重标准,对己宽对人严、对己松对人紧,一切按自己开的药方抓药治病。
3.以示范者自居,将自己的价值观强推于人。一是用道德价值绑架。有的领导者一副正人君子、公道正派的模样,大谈道德修养,要求下属做公正之人、行公正之事、养公正之气、树公正之形,自己却在背后做一些偷鸡摸狗之事。二是被现实价值打脸。有的领导者也曾秉持公平正义,敢于较真碰硬,但屡屡碰壁、屡遭挫折,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弯下腰、低下头,学会了圆滑世故,处事时原则性让位于灵活性。三是靠剩余价值压榨。有的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