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西方公正观的主要内涵与借鉴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豆勇超 日期:2019-10-09 11:17:24
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单位弱势员工的生存发展权,实现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领导者只有将目光聚焦于构建和维护单位管理的公正秩序,防止各种不公行为,切实维护单位规章制度的公平性,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单位管理中的无序状态。
  (三)领导者要坚持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有机统一
  从西方近现代公正观内涵演变的逻辑可以看出,公正的内涵由程序公正逐渐演变为结果公正。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正原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区分了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形式公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曾发挥过正向的作用,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这一形式上的公正保障着人民群众在形式上的自由平等。但资本主义社会所主张的公正本质上是一种程序、形式的公正,根本不可能是实质、结果上的公正。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方面,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财富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使得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生产不公正必然会导致分配上的不公正;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和法律上宣称公民享有自由、民主、平等等权利,但分配的不公与政治上的公正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短路。现代单位管理要借鉴西方公正观演进的逻辑,掌握公正内涵演变的规律,构建领导与员工良性互动的公正实现机制,从而推动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在单位管理中,领导者经常会割裂动机与结果的统一。从动机维度出发,领导者的动机是公正的,但结果并不一定公正,而动机不公正也可能会出现结果公正的情况。从结果维度上看,公正的结果并不一定说明动机就是公正的,比如好人办坏事与坏人办坏事,两者之间并没有质的差异。因此,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动机公正与结果公正的有机统一。因为动机公正与结果公正是相辅相成的,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导致结果;结果由行为所致,行为由其背后的动机所驱动。领导者在破解单位管理中出现的公正难题时,既要看动机、程序,又要看结果、事实,联系动机看结果,通过结果看动机,从而实现动机(起点)、程序(过程)公正与结果(事实)公正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0.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责任编辑 史雪莹  
  E-mail:ldkxsxy@163.com  
  电  话:0371 -  63931011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