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小官巨腐”探防治权力寻租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井桂珍 日期:2019-08-28 17:04:17
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想要维系组织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基层干部就务必树立积极担责、切实奉献的良好形象,以务实、服务的态度解决问题、满足诉求。这就要求,首先,为避免政策指令在“最后一公里”处被曲解、阻挠,上级管理者必须确保事务的详细划分和逐级分派,谨防抓表面而导致细节难以落实、基层难以管控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明确每一层级的权限大小、职责所在,并公之于众。其次,上级领导者应从更高层面认识到,完善制度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仅是最初目的,组织制度体系的完善还能间接引导干部、员工逐渐习惯依法办事、依规行事,保障在任何环节的事务办理过程中制度规则都是考量的关键,而非人情关系的亲疏远近,并依赖制度规范而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凭借大环境影响而引导个人认知与取向。再次,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明确个人责任,尤其是明确个人行为之于组织存续和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升个人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破除对官职的崇拜,更加重视责任义务与个人价值,如此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警示其慎重用权、正确履职。
  (三)监管而守则
  法律法规、制度规则固然能端正言行、规范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只要建立即可发挥效力,想要落到实处、发挥规制效用,还必须依赖监管机构的同步配合,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能长期蚕食公共资源,正是因为监管依然存在漏洞。这就要求,首先,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基层法律监督机制,不再只抓表面三大块,而要深入内部、逐级审查核实。可在设立基层监察室的基础上,利用当下便捷的网络技术创建案件信息库,实现基层监察室与上级监管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确保基层干部的业务开展情况被上级切实掌握。其次,针对基层工作的具体内容和一般特征,监管者的监督方式也应实时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与反馈可更高效、准确地了解基层干部行为作风,这将远胜于借助报表数据、汇报材料进行判断,因此,基层监管者的关注人群应扩展至干部与群众两个层面,强化外部监督力度。再次,监管基层干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其服务民众的效率,并非就问题而谈问题,这就决定了基层监管的内容应更加具体和务实,既要对干部日常工作行为给予充分关注,更要实时跟进对民生项目、专项资金、生产资料等工作的监控,尤其是涉及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使用与分配的环节,务必实现全程监管,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严查而警示
  毋庸置疑,正向激励、直接管控将显著提升基层干部对于个人岗位职责的认知,使其主动完善自我工作行为,但真实的反面案例展示也能警示基层干部一旦违纪违规将面临何种惩罚,进而使其更加谨慎地用权。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完善制度规则的同时,组织还应兼顾警示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可借助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采用以案说法、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基层干部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曝光的基层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做到一抓到底、从严从重查处、彻底清除,树立起党员干部心中纪律和规矩的“高压线”,确保党员干部心中有畏、心中有戒。 
  参考文献:
  [1]纪程.“权力寻租”与“制度反腐”[J].社会科学论坛,2004(7):28-31.
  
  责任编辑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