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工作评价中的“痕迹主义”表现及治理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滢 日期:2019-03-22 09:43:59
基层干部行为过程与结果的全覆盖。再次,借助通信技术积极构建组织内部网络数据平台,加强各个考核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对于相似或相同考核内容的基层事务可以同类合并,既减少浪费,又可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对于性质截然不同的基层事务则必须根据工作特点制订不同的考核方案,以避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三)突出重点
  工作方式方法的丰富固然可以提升管理效果,但对于下属要求的增多也容易导致其陷入迷茫而无所适从,“痕迹主义”正是因为过度强调表象的完整与及时呈现,才使得基层干部混淆了做的重点与关键而主次不分。因此,要想兼顾规范化的过程与完美的结果,首先,领导者必须确保下属可以准确知晓整个工作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与重点事项所在,认识到无论工作方式如何变化,关注的重点与关键始终不能变,否则就会陷入形式多样化而无法准确界定自己工作的范围与具体责任。其次,基层干部也应明确,无论考核、监督方式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始终在于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民众利益的切实获取,所关注的焦点是基层干部在新型监管模式下具体的干事效果。为此,自己所应始终关注的重点就是上级指令的切实完成、政策措施的精准执行以及具体实效的如实呈报,绝非为适应新型考核方式而不断改变工作内容。再次,领导者应该明确,很多基层工作即使下了很大功夫也未必能迅速产生满意的结果,因而在考核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对干部行为过程的评判,根据工作过程中干部付出的精力和取得的效果来科学评价基层工作的优劣。
  (四)强化信任感
  正如以上分析所指出的,基层工作中的痕迹管理异化为消极的“痕迹主义”虽然源于监管、考核理念的错误,但上下级间信任感的缺失也不可忽视。对于上级领导而言,因为害怕下属工作不敬业而实施了过度监控;对于下属而言,因为担心自己的付出被忽视而专注于“留痕”。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改变上下级间“唯痕迹”的认知,有必要首先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一方面,上级领导在用人上应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给予基层干部必要的信任,既相信通过各种考核选拔出来的干部必然是优秀且敬业的,是能挑起重担、敢于担当的人才,又认识到要想取得卓越成绩就必须给予实干者相当的发挥空间,过度监控其行为反而会招致其反感;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应相信领导者在工作中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相信组织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用因为害怕自己的付出被忽略而患得患失,只需坚信自己只要切实付出、不断进步就会被上级了解,就会为民众所认可,也终会具体化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警惕!“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EB/OL].(2018-07-26)[2018-08-31].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726/c64387-30172169.html.
  [2]王兴城.痕迹管理的内生缺陷研究[J].时代经贸,2007(8):21-22.
 
  责任编辑 张小瑞  
  E-mail:ldkxzxr@163.com  
  电  话:0371 -  63926295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