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工作评价中的“痕迹主义”表现及治理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滢 日期:2019-03-22 09:43:59
扎实,只要“包装”做得好看,照样可以被评为优秀,材料准备得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往往将直接决定考评分数。
  (四)以“痕”论功,苛求形式
  扎实的工作作风必然可以确保卓越的行为结果,却未必能做到每一步都如实记录。在强调“痕迹”及时、完整上报的当下,上级的评价更多依赖于每天可以实时看到的汇报信息与材料,这就使得基层干部必然将大量精力用于汇编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准时上传,否则就会被视为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抱怨,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要求限时完成,这也逼得基层不得不“造痕迹”。
  二、“留痕”作秀折射的管理缺陷
  (一)懒政不作为思维
  “留痕”泛滥的直接诱因并非基层干部自身的不作为,而是上级考核监管行为的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理应深入一线,通过实地感受、与民众交流判断基层干部工作的优劣,但这也必然意味着考核者必须身体力行,不能只是安逸、舒适地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要行走于田间地头查实绩。对于部分懒于付出者而言,他们自然希望以材料取代考察、以汇报代替实干,借助发达的通信工具以打卡、定位、信息共享来完成考核。在这类领导者看来,其虽然坐在办公室却可实时知晓下属的一切动态,虽未深入一线却可通过图片了解基层工作的具体效果。在这一思维认知的影响下,为更好地遥控指挥,一方面,其必然会不断强化实时打卡、报到的时效性,以确保自己监管的全程化;另一方面,其也必然会不断要求基层干部提高所呈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以便自己更好地远程把控动态,彻底以“看材料”取代“看实效”。这种过分依赖材料、图片的做法必然导致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如何实现自己位置、状态的实时上报,如何满足统一模板下材料的完美、及时上交,就成为基层干部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二)形式主义做派
  在基层工作中以拍照、填报材料等方式实现对基层干部行为的详细记录,虽然也能证明其工作的切实发生,但“留痕”所能证明的仅仅是“做”了与否,至于“做”的结果则无从反映,即使是后续完整、规范的材料汇报,也只是停留于纸上的虚假现象,无法代替切实的行为效果。对于组织而言,只关注行动的发生而不强调其具体效率、效果,则必将引致资源的浪费和行为的表面化,引导基层干部将表面工作作为更为重要的工作,以走过场、造声势博得关注与认可,至于后面的效果,只需草草应付即可。以“留痕”为主要考核形式的工作方式所强调的正是表象的充分营造,以虚拟的数据、文字资料作为评判基层工作的主要指标,而非干部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切实效果。不仅如此,主管部门过分强调打卡、位置共享之类的形式考核,会间接误导基层干部的思想认知,使其认为领导者关注的重心不再是具体的效果与民众口碑,而是“做”了与否。因此,自己想要赢得青睐就只需做好“亮相”,以营造漂亮、完美、契合领导心意的材料成果取代真抓实干,而这所反映的正是工作中只重表象、不重实效的形式主义做派。
  (三)“一刀切”的考核形式
  痕迹管理的初衷是规范下级工作方式与方法,方便上级实时了解情况,为何会在实施过程中异化为“痕迹主义”,一个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