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管理工作比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彭贤都
日期:2018-12-19 11:49:37
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关键时刻能够彰显国家意志,真正成为应对各类灾害风险的精兵锐器。
2.大力践行军民深度融合战略,发展轻(中)型高机动应急装备。制订应急产业发展培育计划,鼓励和引导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军工企业发展“轻(便)、灵(巧)、快(速)、通(用)”的先进适用型救援装备,推动监测预警、航空救援、应急通信等应急产业发展,实现空中吊运、水上快运、高铁远距离运输,解决救援“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实施“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战略,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把应急管理部的应急平台建成“最强大脑”,推动各类应急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灾害事故视频、图像、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报送。
3.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推进第一响应人、第一响应时间的应急处置模式建设。建立面向全民的应急科普教育网络,推进应急知识“四进”活动,建设线上应急救援虚拟体验馆,建设线下模拟体验中心、科普馆、应急文化广场等,大力提升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使公众自身成为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人,提高救援时效。同时,在预案尤其是现场处置方案中明确并落实监测预警员、群防群测员、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的直接处置权和指挥权,在遇到险情时立即下达人员疏散、停产撤人、警戒等命令,组织现场人员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减少人员伤亡。
4.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建设专业化应急志愿者队伍。成立应急救援志愿者工作协会,搭建社会力量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开展社会力量的队伍状况、专业技能、装备物资等信息调查和分类认证,推动社会力量加强自身管理,平时负责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战时根据要求协调调度所需的社会力量,并提供相关支持和分派救援任务,确保救援有序开展。此外,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制度,鼓励发展应急保险和理赔服务,建立政府购买应急服务和资源征用补偿机制。
5.强化应急指挥制度建设,建立双层结构化巨灾救援指挥协调机制。强化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中心职能建设,构建双层结构化的指挥组织制度,在突发事件现场建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各方救援力量,在救援后方建立联合协调指挥部,为救援现场提供各类资源保障,实现“前后方”高效互动。同时,尽快建立救援现场指挥官、联络官、指挥部联席会议、内部信息报送等制度,加强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权移交和党政一把手任职后接受应急培训等制度建设,建立标准化应急指挥业务流程和扁平化的信息业务流程,规范应急指令的内容格式,保障应急指令的完整、明确。
6.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应急管理论坛纳入上合组织峰会、中非论坛等国际交流论坛研讨内容,牵头建立危化品等国际救援组织,建立国际化的综合应急教育实训基地,组建国际化的中国应急管理新型智库和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建立跨国应急救援机制,全方位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此外,严格执行中央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战略规划,完善“平战结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应急救援战区”建设,抓紧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科技信息化规划等,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