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形式整改”现象、诱因及破除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 围 日期:2018-12-19 11:34:56
广泛性和隐蔽性。这类领导干部面对上级所指出的问题,不仅响应迅速,而且行动积极,既有文件指导也有行为实践。但其纠错初衷从一开始就发生了异化,即其所希望实现的并不是彻底解决问题和促进组织发展,更不是由表及里地主动自省和持续完善,而仅仅是关注上级考核指标为何,寄希望于满足考核标准而顺利交差,以交差维系自我地位。这种整改必然导致整改过程的机械性和片面性,为达到特定指标而采取特定行动,没有指标考核就没有整改行动;考核结束整改也结束,既无持续跟踪性考察,更无自发性创新突破,暂时达标的结果也就必然随着考核的结束而消失。
  (四)官官相护,蜻蜓点水
  现实中被责令整改的问题往往不是小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不仅影响力度大且波及范围广泛,正因为如此,上级监管部门才会着重指出,责令改正。但为何下级单位很难落到实处,常以流于表面的应付之态草草处理甚至是拖延推诿?并不是其无法感知问题的严重性,而是深入处理可能触及更多利益相关者,或影响私利的维系。为避免公事对私利、权力圈子的威胁,最优的解决策略自然是做但不深入、达标但不持续,如此既能以诚恳的认错态度和积极的表态来应付上级责问,又能以表面的纠错行为确保自我利益和权力圈子不受影响。
  二、“形式整改”的主要诱因
  (一)形式主义主导
  从“形式整改”的一般表现不难看出,其并非责任主体不认错,也非个人不行动,但其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均流于表面,以满足上级考核为首要目标,既不愿多做,更不愿长期坚持,这事实上所反映的就是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思想。其一,基于对自我名利的维系,形式主义者将优先选择以大造声势而赢得上级关注。此时,其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是难点的攻克和自我技能的提升,不是以问题促使自我和组织更好发展,而是将问题视为服务个人名声的工具,以铺陈开来的面子工程、频繁的会议精神显示所谓的“成绩”;所追求的也不是民众的口碑,而是上级领导的满意,这就必然导致这类干部的整改行为将着重于眼前声势的营造和指标的优先满足。其二,基于对自我利益的维系,形式主义者还会将有限的精力置于最能投机取巧之事上,面对问题其从一开始就会拒绝费时费力的深挖细探,因为这不仅会招致更多的麻烦,还会加大处理不善被处罚的风险,费力不讨好。为节省精力,这类干部必然热衷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将有限的精力置于表面形式的维系和完善,为求响应快只满足于对上级指示原原本本的传达,为求效果显著只关注指标的契合。
  (二)机械考核辅助
  不可否认,源自责任主体的形式主义思想是引致整改流于表面的主要因素[1],但若外部监管到位仍可通过对过程、效果的双重实时考察,引导干部改变认知和关注点。在单一量化型考核体系中,监管方首先传递的并非对问题实质的关注,更非对解决过程的深入探查,而是通过定量指标体系或目标要求简单直接地告诉领导干部所应最终满足的要求为何,来自上级的考核结果也主要依赖于达标与否来进行决断。这就必然引致下级相关部门将更多精力置于对考核指标的满足上,只要能在考核期内迅速达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至于达标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助于组织未来发展均无心考虑,拆东墙补西墙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