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丑闻引发的不良舆情及平息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朱 平 日期:2018-12-03 16:38:20
,单位同事和社会舆论对丑闻本身持将信将疑的态度,希望获得事实真相,大量案例说明,这个阶段是遏制不良舆情的最佳阶段,投入较少,收效较大。第二是高涨和发酵期。如果不良舆情将萌未萌和刚开始产生阶段应对失策,则不良舆情将会进入快速传播的高涨阶段,且如上文分析所言,还可能持续发酵、产生裂变效应。这个阶段亟待有效公关和其他妥善应对措施,否则就会难以收拾。第三是衰退和平息期。经过第二阶段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或者由于纪检委介入调查并发布权威结果,或者由于发生其他重大事件转移了外界的注意力,不良舆情产生衰退并逐渐平息。这个阶段的善后工作也很重要,涉及领导的形象和公众的信任,要努力消除不良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不良舆情的平息策略探析
  领导应适应在有舆论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一旦出现不良舆情必须积极认真对待,应对失策就可能产生“100-1=0”的严重后果。不良舆情虽然比较严峻,但只要掌握技巧、应对得当,采取一系列科学策略,也往往能够化险为夷。
  (一)上策是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提高警惕,保持敏感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不良舆情及应对工作,只有具有对不良舆情的提防意识,才能切实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许多领导丑闻产生后,就是因为领导存在麻痹大意、不以为然心理,才产生了后续的难以控制的不良舆情。
  未雨绸缪,及时沟通,化解潜在不良舆情。例如,一名县政府办主任出身的乡镇党委书记在一次下乡督查秸秆禁烧时,遇到两户农民因事争吵并产生了肢体接触,该乡镇党委书记见状上前劝解,之后他发现周围有个年轻人表情严峻地在拿手机拍摄,心生警惕,便心平气和地与该年轻人进行了交谈,介绍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消除了该年轻人的误解。事后得知,该年轻人为其中一名农户的亲属,他原以为该乡镇党委书记指使并包庇另一农户,准备在微信“朋友圈”声讨该乡镇党委书记。此事令随行人员大为赞服。因此,良医治未病,如果领导者能够关口前移,把持好自己的言行,杜绝丑闻产生,自然就难有不良舆论了。
  (二)中策是积极作为,综合施策
  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当今网络发达,各类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这就决定了应对不良舆情的第一要求就是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发声,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力争主导信息发布。要树立“争取时间就是争取胜利”的危机意识,许多突发性的领导丑闻引发的不良舆情,如果快速处理,及时发布事件原委,解释相关疑惑,必要时及时表态或做出承诺,就能让谣言和其他违背事实的虚假信息没有生存空间,让恶意炒作没有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时间的发声极其重要,如果缺乏诚意或者官腔十足、闪烁其词,公众是不会满意的,相反会引起后续连锁副作用。因此,承诺必须是有诚信的、切实可行的。
  把握分寸,坦诚沟通。领导因丑闻引发了不良舆情,内心必定惶恐不安或者恼羞成怒,这时一定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心平气和地从容应对。沟通是这个阶段消除不良舆情的核心,应充分做好与外界沟通的准备,与外界沟通时应以坦诚为原则,不装腔作势、刻意表演,不避重就轻、心怀侥幸,语言宜谨慎多推敲,避免出现信息传递失误或外界解读产生偏差。语气则务必谦虚诚恳,该道歉时必须充满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