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防范领导干部精致功利主义行为的责权利平衡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占胜 日期:2018-09-29 17:44:55
作为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利用人民赋予的领导职位为自己谋私利,而“能上不能下”等制度设计导致的责权利不均衡状态更加助长了领导干部的精致功利主义行为。官与利关联、官与利共生的现象,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传统朴素的为官价值遭受扭曲与异化,部分掌握职权的领导干部滥用手中权力,一味谋取私利,忽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公然让公权力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造成老百姓既怕官、恨官,又羡官、喜官的矛盾心理。“官为本”“官为尊”“官为利”的错误价值观正诱导着社会群体形成权力崇拜,以谋官位作为逐利捷径而趋之若鹜。长此以往,这种精致功利主义行为必将严重影响整体社会风气,扰乱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严重削弱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运用到公共选择理论中,他们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者同样具有“经济人”属性,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其会在决策执行中寻求利益最大化。领导干部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起决定性推动作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复杂多样的冲突进行权衡决断。领导干部的利益理念是公共政策决断中的根本性要素。如领导干部以“私人式”个体观为行为理念,就会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频打“情感牌”或用换位思考等手段促使政策的执行效果于己有利,这大大背离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导致执行偏差,增大执行成本,降低公共政策执行力及执行权威。同时,他们老到的处理方法,让威严的党纪国法也无可奈何,使党、国家、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领导干部精致功利主义行为的形成根源
  (一)思想根源
  关于功利主义思想,古时虽有墨子“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也”的“兼相爱,交相利”治国思想[2],但更为众人所熟悉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家庭功利主义思想,以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形成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主体利益的官本位思想和“非我族者,其心必异”的宗族伦理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共同构成领导干部精致功利主义行为的主要心理动机与内生原动力。
  (二)经济根源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来,我国以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思潮及面对激烈竞争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导致某些领导干部在看到自己的同学、朋友等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买大房子、豪车,送子女出国或其他显示身份、财富、地位的行为时,极易滋生羡慕心理。此外,英国学者霍布斯认为,人性中有许多无休止的欲望,如权势欲、财富欲、安逸欲、肉欲、赞誉欲、虚荣心、利己心等。[3]这些隐性欲望在市场经济的效益理念驱动下高速狂飙,迅速显现。攀比、享乐心理及隐性欲望不当显化促使某些领导干部在面临决策选择和执行决策时,易形成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偏好,利用手中特权谋取经济利益或其他不当利益,将个人或局部利益置于党和国家及人民利益之上。同时,为了规避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