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古代朋党政治文化的历史遗毒及破解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梁晓宇 日期:2018-09-29 11:36:44
属性,即皇权是个人权力的最高象征;同时,皇权又具有公共属性,即皇帝代表了一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利益。皇权的这种二重属性决定了皇帝的下属——臣子也具有二重属性,即大臣一方面是为“家天下”的皇帝个人服务的,另一方面又是为这个国家服务的。皇帝首先想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当个人权力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显然国家利益要服从于皇帝个人利益。对于皇帝来说,大臣对自己的忠诚比能力更为重要,如果大臣既对自己忠诚,又具有一定的治国理政能力,当然是最佳选择。于是,大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皇帝个人,就会寻找和自己目标一致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个以某位大臣为核心的小团体。
  (二)官本位思想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使得臣子能从君主手上获得一些封地、钱财和奴隶,这给予获得封地的臣子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到秦汉以后,君臣关系由亲缘关系转向业缘关系,即臣子要想获得荣华富贵,必须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这个时候的君臣关系在本质上是相互利用关系。当前,不少同志的思想深处还残留着官贵民轻的封建等级观念。虽然目前“升官发财”的封建为官理念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中得以遏制,但“光宗耀祖”“当官好办事”等理念还根深蒂固,这与党执政为民的理念背道而驰。
  三、朋党政治文化的历史遗毒
  (一)衍生圈子文化
  近年来,窝案、串案、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封闭式权钱交易、共腐关系圈等现象屡禁不止,其本质就是圈子文化盛行,即大大小小的靠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些党员干部信奉的圈子文化,在本质上就是把老乡观念、个人私交等作为党内关系的感情纽带,彼此选边站,搞亲疏远近,在党内形成小圈子、小山头,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圈子文化与朋党政治共生,以人身依附关系获取不当利益,严重破坏党的组织原则,削弱党的执政基础,腐蚀党的执政生态。总之,圈子文化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腐朽文化,与党的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归根结底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对此,必须以刮骨之勇、雷霆之力、滴水穿石之功,痛加鞭挞,坚决抵制。
  (二)形成利己主义
  中国古代朋党的性质决定了朋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维护帮派集团利益的小团体,他们坚持着“宁负朝廷,不负朋党”的原则,将帮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僧孺,出身于庶族,为官之前家庭并不富裕,但其入仕途以来善于运用各种关系结成朋党,很快就成了“暴发户”,还在洛阳城外修建了别墅;明朝的张居正入阁之前财产微薄,入阁之后陡然变富。在当今中国政坛,一些官员利用地域关系、师生关系、门徒关系、行业关系等结成小团体。在一些单位,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努力寻找关系、寻找靠山。这些都对政治生态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破坏团结
  历史上,唐朝的牛李党争结束之后,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黄巢率领的百万大军一度占领长安,但唐朝政权组织全国力量进行镇压,很快将黄巢建立的大齐政权消灭。黄巢的起义并没有直接摧毁李唐政权,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唐王朝没有从牛李党争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宰相柳璨为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