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治理中制度之困的表现、危害和防治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敬业
日期:2018-02-07 08:57:58
跳起来,侵害公义、伤害民意。“权力至上、制度靠边”的现象屡见不鲜,“家长式”的霸道屡禁不止,“一言堂”的独裁习以为常,“拍脑门”的决策司空见惯,制度受到权力的挤压,失去了发挥余地、生存空间。
五是义利博弈的制度无奈。在单位治理中,义利博弈是每个领导者都会遇到的重要问题。义是精神上的道义原则,利是物质上的实际利益,往往难以两全。特别是在制度执行上,面对义和利的“拉锯战”,总会有无声的较量、私下的比拼、暗地里的交锋。如果重义轻利、坚守原则,不讲情面、不顾身份,不折不扣地按制度管人管事,就极有可能影响同志感情,造成工作被动局面,甚至迟滞工作进程;而如果舍义取利、唯利是图,制度让步于感情、公义服从于利益,又会使得制度形同虚设、无所作为。在这种时候,弘义融利、刚柔并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往往只能“义利相权取其重”。
六是转型时期的制度焦虑。当前,社会急速转型带来一系列冲击,各种思潮泥沙俱下,社会利益面临重新定位、重新洗牌、重新分配,制度在单位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制度的供给总量过剩,越来越多的制度繁密交织;另一方面,制度的供给极不合理,真正管用的制度少之又少,甚至有时还会无规可依、无章可循。两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转型期的社会焦虑、制度焦虑。
七是条块分割的制度碎片。在单位治理中,用零敲碎打的制度进行约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是于事无补、于病无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能是遍地打洞、空洞无物;相互杂糅、条块分割,只能是烧夹生饭、嚼滚刀肉。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体系的制度与日俱增,看似具体全面,实则支离破碎、只言片语。久而久之,不同条块之间的制度难免产生分歧和矛盾,而执行制度的人往往在分歧争执中放弃执行,最终制度只能匆匆落幕、功败垂成。
二、制度之困的危害
一是成为无为的借口。单位治理中,受环境复杂多变、信息不对称以及决策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制度确实存在漏洞和不足,有时甚至会出现“制度休眠”“制度失灵”的现象,成为一些人无所作为的借口。制度之困,给了懒惰之人不思进取的借口,给了懈怠之人不求上进的理由,给了散漫之人不谋其政的机会,破坏了整个单位的干事风气,挫伤了全体同志的干事激情,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是降低制度威信。制度威信是威望和信誉的结合体,威依信立,信助威武。在单位治理中,制度有为,方能有信;制度有信,才能有威。有威信的制度,能不令而行、令行禁止;反之,制度没有威信,只能是虽令而不行,造成制度虚设、规定悬空、章程倒转,制度在兜兜转转中沦为“一纸空文”,在嬉笑打闹中化作“孩童儿戏”,在模棱两可中成了“空头支票”,毫无权威可言、毫无信誉可用、毫无力度可谈。
三是变成谋私工具。制度由人而定、靠人实施,极易产生徇私问题。在单位治理中私心自用,就会因私废公,奉行特权意识、等级观念,把制度私有化、个人化,量体裁衣、因人施策;就会徇私枉法,盛行好人主义、明哲保身,把制度变成人情账、关系网,讲究你我的私谊,互通有无、投桃报李。长此以往,制度不再是规矩和约束,而是成了为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