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能人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与预防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 兵 日期:2016-09-29 18:09:14
,政府分配资源和协调冲突的权力涉及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一统到底,使整个社会的各方面都处于政府调控之中,在计划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表现为通过以一把手为核心的行政主管人员群体实际地控制国有资产。这一时期,虽然党和政府直接管理经济,掌握了项目、资金、物资的审批权,但权力与资本产生交换的空间相对较小,发生腐败的概率还是较低的。然而,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这种体制发生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转轨带来了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局面,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的双轨并存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必然逻辑。由于过渡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各方面的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全面发生作用,出现了政府行政权力和市场价值规律同时对经济活动发生作用的格局。这时,政府权力向市场扩张,权力变成了资本,权力资本给那些经不起诱惑的能人官员带来了巨额利润。
  其三,社会分配不公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容易引起能人官员的贪欲。在地方城市建设过程中,能人官员一般会接触到私营企业主等高收入群体,在收入对比过程中,一些能人官员会在心理上形成强烈反差,甚至产生“我做的贡献多,应该多拿点”的补偿心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人官员受诱惑、犯错误的概率。另外,一些不法商人和企业主为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择手段拉拢腐蚀那些手握决策权的干部。再加上我国干部激励机制不太健全,有的能人官员也往往受利益驱使,不惜拿手中的权力做交易,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转型期能人腐败滋生的思想文化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环境与能人腐败的产生也有密切的关联。这种文化环境主要表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对官员监督的轻视、文化结构中腐败文化的残余以及道德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场”。
  第一,受自律代替他律传统思想影响,缺乏对能人权力的有效监督。儒家思想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与自律,以此作为完善人格的手段与施政的前提,认为家庭的和谐、国家的善治、天下的太平都在于人性善的一面的发挥,人只要诚心修身养性,在政治上“为政以德”,选拔有德之人为官,就可以廉洁奉公、造福百姓。然而,儒家性善论思想仅仅看到人性之中向善的可能性,却忽视了人具有做出向恶选择的可能性,进而忽视了法律对于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积极作用。这种以自律代替他律、以伦理扮演政治的传统深刻地反映在社会伦理与个体伦理之中,一直延续至今。直至今日,我们依然秉持这一信条,在制度的设计上,给予能人官员极大的信任与权力,缺乏事前的防范、缺少事中的监督。
  第二,文化结构中腐败文化的恶劣影响,提供了能人腐败滋生的文化土壤。一是传统腐朽文化沉渣泛起。改革开放以来,“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的官本位思想、“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专权思想等对一些能人官员带来消极影响。二是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扭曲了一些能人官员的金钱观、人生观、权力观。三是腐败亚文化的滋生蔓延。这种文化倡导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价值观念,奉行潜规则,其直接表现就是将权力等同于特权,并默认掌权者所享受的特殊待遇,甚至一有机会就亲身实践。如,有的认为“能人官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以谋取私利”“民求官办事,送钱理所应当、合情合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