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能人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与预防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 兵
日期:2016-09-29 18:09:14
,有的监督制度往往重建立、轻执行,使一些制度在能人官员的意志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再次,政治生态环境不够纯洁,容易造成能人腐败。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干部选拔改革步伐加快,但仍存在着“伯乐相马”现象,这样一套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其实质是“以人选人、少数人选人”,造成了一种圈子文化的体系,能人腐败由此而生。从制度执行力来看,尽管我们党和政府在处理官商关系、领导干部家人从业、给领导人配备秘书等方面也有防止发生利益冲突的制度,但缺乏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执行力。譬如,周永康自国土部调任四川省委书记时,就可以私自带秘书前去。这种让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就肯定会给有野心的个人建立其私人“王国”提供大大的便利。从对腐败的处置力度来看,不能做到零容忍,带病提拔现象屡见不鲜。1989年,周永康走上了一把手领导岗位,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小老虎”一步步长大为“老虎”甚至“大老虎”。
最后,政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欠缺,加大了能人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因此,上级的考核是以经济为主,地方干部的升迁也需要靠经济发展的“硬指标”。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得益于这个干部考核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但问题是,在重视能力标准的同时,从政道德却被不自觉地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淡出了选人用人的视野。用人导向的误区,不仅使党政领导干部自身不重视道德修养,而且使人们推荐干部时更多地以发展政绩为标准。能人腐败正是发生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上级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给了地方领导者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样虽然能发挥干部的才能,但也带来了腐败的隐患。
二、社会转型期能人腐败滋生的经济根源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许多社会现象赖以发生和存在的根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是导致能人腐败的内在根源,新旧体制转换中的空隙和漏洞给能人腐败以可乘之机,腐败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社会分配制度与激励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引起能人官员的贪欲。
其一,市场经济难以协调的内在矛盾,是能人腐败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从精神层面来看,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它的平等竞争精神,增强了社会活力,鼓励人们自主奋斗,但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也浸润到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培植了一种个人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因此,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创造出高于计划经济的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竞争大大激发了各种利益主体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过度膨胀的物质欲望是导致腐败的直接原因。美国学者亨廷顿曾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腐败,得出“腐化现象在现代化进程的最激烈阶段,就会最广泛地蔓延整个官场”的结论。一个确切的事实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犯罪急剧上升,一大批能人官员利用一切手段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使他们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而不能自拔,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
其二,经济转轨期双重经济体制并存,是能人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经济转轨前,我国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体制,整个社会围绕公有制经济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