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滥政到懒政:内在机理及治理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舒绍福 日期:2016-01-30 14:16:23
意识和纪律规矩。唯有做到“为官有为”“为官善为”“为官敢为”,才能做好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上的明白人”。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有的领导干部忽视民情、逃避责任,无视纪律规矩的要求,尸位素餐,犹似“僵尸”;有的不做事情、不担风险,“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为官不为”的心态毫不掩饰。
  (三)“总开关”的失控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正确选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73页)然而,无论是滥政也好,懒政也罢,都没有拧紧“总开关”,都与“总开关”的失控有关。“总开关”失控,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出现偏差,各种各样的出轨越界或跑冒滴漏现象纷至沓来,滑向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乱作为的滥政和走向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公共责任漠视的懒政就在所难免。
  (四)监督力的软化
  滥政和懒政与监督不力关系密切。监督的“虚化”“软化”“弱化”,都为任性用权、恣意用权的滥政和漠视职责、无所作为的懒政留下了空间和可能。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54页]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有效的权力监督。然而,内部监督的虚化乃至缺位,加上外部监督的弱化,使得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虚置司空见惯,滥政和懒政得以存在乃至滋生蔓延。长期以来,我国公众政治效能感较低,参与意识和监督观念淡薄,加上对政府情况的不甚了解,因而社会监督往往无心又无力。加之权力结构的不尽合理,又导致系统内的同体监督也比较乏力,因此,异体监督和同体监督的合力还远未形成,对滥政和懒政的制约还远远不够。
  二、滥政和懒政的主要危害
  滥政和懒政的甚嚣尘上,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公共性的流失,危害了公共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动摇了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一)公共性的流失
  “政就是众人之事。”这就是说,从政、施政应当以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为己任,充分彰显政事的公共性。公共性既是使用公权力的责任之所在,又是众意之所向。但是,滥政和懒政违背了政务的本来目的,视公权力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权力商品化、资本化和官僚化必定会导致公共性的异化和缺失。
  (二)公信力的消解
  滥政和懒政会逐渐消解党员干部的威信,严重削弱政府公信力,甚或使得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一旦如此,政府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信任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建立。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和巩固,通常取决于政府能否成功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盼,而不信任则可能源于政府失灵或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