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的取信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仲伟霞 日期:2016-01-30 14:02:18
人最熟悉的历史典故莫过于商鞅变法时的“徙木立信”。秦孝公请卫鞅变法,卫鞅制定了变法的制度,将变法的各项条款呈给孝公,孝公等人商议停当之后,决定请卫鞅颁布变法法令。卫鞅担心秦国的民众不相信他的变法,如果不相信就不会去奉行,于是,拿来一根三丈长的木头(一般人都能够扛得动),立于咸阳市的南门,使官吏守护并下令说:“谁能够将这根木头挪到北门。便赏给他十金。”围观的百姓很多,但是没有人去搬动木头,因为大家都不相信官府的话。于是卫鞅又说:“有能做到的给五十金。”增加了赏金,众人怀疑的却越来越多了。这时候,走来一少年,扛起木头一直走到北门。卫鞅兑现了他的承诺,赏给少年五十金,还表扬少年说:“能够听从我的命令,你真是好人,我一定不会失信于民的。”这件事情很快在秦国传开来,百姓都说“左庶长令出必行,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卫鞅用这一办法解决了信任问题。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对于组织内的领导者而言,他的言行本身就有示范作用。在人们的观念中,领导者不仅仅是一个职位,还应该是下属和员工的道德楷模,是值得尊敬的人。作为领导者,仅仅用职位赋予的权力去管理下属,并不一定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敬。领导者应该具备道德、精神上的感召力,让员工和下属信服,而言行一致是这种感召力的基本要求,具备了这样的感召力,下属自然会信任他。
  四、提升下级的工作满足感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下属与领导者之间信任的产生离不开领导者在组织内对下属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满足。组织或单位作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地方,其工作也具有满足员工自我需求的内涵。对员工来说,工作首先意味着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组织内的工作也包含着安全和感情的成分。一个好的单位或者组织,带给员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也有社会地位、尊重和精神的满足。当然,这些满足感的获得依赖于一定条件下领导者的调配能力。领导者能否调配好组织的资源,使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物质的、精神的满足感,是员工产生对组织的归属和对领导者信任的必要条件。在此意义上,上下级信任关系的产生带有利益交换的色彩。作为领导者,也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能够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为下属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感,创造上下级信任的基础。满足员工和下属对物质利益的需求,就是满足了员工低层次的需求,这只是信任的开始。领导者给员工和下属带来物质利益满足的同时,也必然要使这种物质利益的满足更进一步升华,使员工和下属在更高的精神层次获得幸福感和认同感,这才是真正的信任。
  社会学研究表明,物质利益带来的满足感只是暂时的,当这种满足感濒临消失之时,用更大的物质刺激去获取满足感是无效的,这时候需要的是精神层次的满足,只有精神层次的满足才是持久的。也就是说,在领导满足员工基本的利益需求后,要引导员工和下属提升其精神层次,以此换取下属和员工的信任。领导者要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革新组织管理理念和方式,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要使员工在管理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在组织目标的实现中获得成就感、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