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如何读懂“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新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陶善才
日期:2016-01-18 16:15:02
责处理、健康原因调整、违纪违法免职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等。中组部负责人表示,从实践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主要是怎样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来。
显然,推动干部下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有效防止各级领导干部“庸、懒、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在其位不谋其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反腐高压下,乱作为明显被控制住了,但是不作为、缓作为却在相当大的范围、相当多的人中出现了。由于没有正常的退出和降级机制,一些懒官和庸官在领导岗位上熬日子、混饭吃,造成了懒政怠政的氛围,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
所以,《规定》侧重于以整治不作为来打好能下这场关键战役。坚决地将那些不作为、不称职甚至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干部调整下来,正是为了推动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上,为他们干事创业腾出空间、搭建平台,实现“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位”。因此,上得来、下得去,其实只是起点,关键还要上得好、下得好,这才是能上能下真正的亮点。“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规定》夯实了“为官有为”的工作基础,可谓重构政治生态和制度治党的战术突破。
当然,要实现能上能下的科学管理,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平衡。对此,《规定》不仅为干部能下画出“硬杠杠”,并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确保干部下得合理、下得合法、下得服气,而且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建立了上的快速通道。这就切实把全体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服务改革发展上来,真正实现“人岗匹配”“职得其人,才得其用”,让肯干的受激励、慢干的受鞭策、不干的受惩戒。《规定》还明确强调,对于“问题干部”,在组织调整影响期满后,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工作需要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提拔任职。这为下的干部教育管理、使用复出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可谓既是“破冰”又是“融冰”。
三、关闭“潜规则”暗道,是整肃官场用人歪风的新制度常态
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后来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干部升降进出的相关规定,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落地效果较差,导致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形同虚设。现实生活中,干部多见上、难见下,特别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事实上存在诸多“潜规则”,比如能力不强、政绩平平却平步青云的“太平官”,溜须拍马、钻营有术却只上不下的“投机官”,政治上不守规矩甚至藐视党纪国法、把犯错当本事的所谓“能官”等等屡见不鲜。同时,有的领导干部即使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却仍然“稳坐钓鱼台”“我自岿然不动”;有的官员被问责免职后,又悄悄复出,或异地异岗为官,被群众称为“金蝉脱壳”;有的看似降职降级免职,实则依然得到重用……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此次中央新规的出台,不仅彻底杜绝了以往的“牛栏关猫”现象,而且严丝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