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5-11-10 17:19:11
的社会阶层的需要,因此,要适当增加界别设置,使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在政协中能够有自己的代表,使政协的民主协商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和要求,使人民政协真正成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路径之四:坚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强化协商民主的选题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协商质量,关键是要找准协商内容,落实协商结果。一是进一步厘清协商内容。在协商选题时要选择重大的社会公共问题,把值得协商的问题拿出来协商;在现有政治协商内容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完善拓展。在党际协商方面,将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关系本地民生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等相关内容纳入协商内容。在政协协商民主方面,将党委或党委、政府联合做出的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决议、决定、意见,起草和修订过程中的重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机构改革和重大体制改革方案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行政区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的重大调整,事关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的决策,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预案和实施方案等相关内容纳入协商内容。二是进一步落实协商结果。协商的目的是取得一致意见并得到采纳、办理、落实。要切实把协商成果纳入决策程序,制定对协商成果办理、落实、反馈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具体的办法;要加强监督,加快转化协商成果,以增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路径之五:坚持以文化培育为基础,增强协商各方的平等意识和主体能力。协商的目的在于以平等对话、自由交流的方式来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平等、自由、公正、宽松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协商各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取得最大成效。一是培养公民意识。要加强公民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育,使公民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的政治权利主体,自觉地、理性地、负责任地参与协商民主。二是强化协商共识。要通过建立完善党委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制度、党政领导联系政协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出席政协重要会议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阅办政协提案制度,切实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的民主协商意识,把广泛开展民主协商作为增强执政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实施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和动力,推动各级决策机构、行政部门更加自觉地坚持协商民主,更加主动地把协商民主纳入决策程序和决策执行全过程。三是增强协商能力。要切实强化协商者的协商素质和对接力,把协商民主理论列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分开座谈会、学习会、意见征集会等方式,努力提高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民主协商、参政议政水平。
  路径之六:坚持以责任落实为保障,重视协商民主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要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一是把协商作为决策的前置条件。明确规定协商的内容,对规定需要进行协商而未经协商的事项,原则上不提交党委决策、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和政府实施。二是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协商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涉及群众重大切身利益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