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上下级之间的信任重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伟兵 日期:2015-11-10 17:15:41
下级则处于劣势地位。对下级而言,只有不断地讨好上级,才能够不断地获得利益。对上级而言,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为了自身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上级往往会选择能力较强也听话的下级。在相互博弈中,下级往往会比较敏感,一旦不被上级信任,则就很容易被边缘化,从而会与上级形成对等的不信任,进行冷暴力的对抗,想以此体现其自身能量,重新获得上级的重视。因此,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往往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
  其次,上下级关系中依旧存在着“主奴双涵”的中国传统官僚人格。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的等级性强化着官僚的“德才位差性”,“德才位差性”的心理意识养成了官员“唯上”的习惯,“德才位差性”观念与“唯上”思维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官员在人格上的一个特征,即“依附性人格”。它既是对上级的依附,也是对整个官僚体制的依附。下级成了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存在,成了一个依附品。在组织中,下级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着上级进行的,确切说是围绕着利益和权力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级之间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平的、平等的、互惠的信任关系。上下级的平等的同事关系,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官僚等级体系下。这就会使得人情代替规则、人治代替法治、专制代替民主,下级并不需要有多少才能与才华,也不需要对人民负责,不需要对组织有多大的贡献,只要讨得上级欢心就能够获得上级的信任。因此,这种信任依旧还只是停留在情感信任和义气信任上。
  三、上下级信任关系的重构
  传统的上下级信任关系,已经越来越成为阻碍组织发展的因素。在现代社会下,如何进行组织内的信任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一)心理契约型信任的构建
  心理契约型信任是一种非正式的信任,也可以称之为隐形契约,它并不像正式契约一样,有着书面文字形式进行约束,而是通过主观感受和认知,实现一种双方自愿履行的心理契约。“体现为:下属对领导的信任经历了从交易型信任到关系型信任再到价值认同型信任的复杂、反复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从基于利益计算的信任到自愿投入信任的过程。”(尤强林、赵泽洪:《心理契约理论与上下级信任关系的构建》,《领导科学》2010年8月上)双方最初形成的是交易型信任,领导与下级在意得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双方都会衡量信任的付出是否能够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如果双方中有一方认为投入与回报失衡,信任关系就很容易中断。因此,交易型信任是一种脆弱的信任,是需要双方不断进行反复博弈达到一种脆弱平衡的信任。只要其中一方的需求变化,如下级开始提出更高的需求,或者上级提出更高的要求,双方就会再次陷入利益博弈,如果难以达成均衡,则容易使得信任崩溃。
  而随着领导与下级的长期相处,交易型信任会增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这时,短暂的利益吸引下降,而领导的个人魅力与领导艺术则会成为下级更加在意的因素。上下级在长期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必然会直接体现出来。在长期的共事过程中,上级的领导艺术和个人魅力必然会对下级形成新的吸引力,使其开始关注上级,并乐意与其共事合作,从单纯的“利合”发展到“志同”。这一过程中,也要防范出现下级对上级出现的“私忠”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