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地方政府权力“瘦身”面临的特殊困难与突破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5-09-11 10:59: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权力的梳理力度,清理出一大批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力,一些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或下放,地方政府的权力得到合理“瘦身”。但是,是不是权力越“瘦”越好呢?如果处理不好权力“瘦身”后人往何处去、事该怎么办、财该如何用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只重“瘦身”形式、不重“瘦身”结果,权力“瘦身”就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营养不良”,进而影响政府的有效运行。那么,地方政府该如何解决权力“瘦身”面临的特殊困难,从而找到一条合适的突破路径呢?
  一、特殊困难
  地方政府权力“瘦身”本身就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利益博弈的过程,充满着困难和挑战,考验着地方政府执政者的智慧和水平。
  (一)权力“瘦身”后人往何处去的困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大包大揽,从宏观目标的制定到微观事务的操作,可以说事无巨细,干了许多不该干的事,导致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行政机构庞大,行政成本很高,急需权力“瘦身”,但权力“瘦身”后,面临着人员安置的难题。一是如何安置单位超编人员。以前,一个县级地方政府所属机关事业单位都在100个以上,每个单位又设了许多承担行政事业审批事项的业务科室,几乎都超过机构核定编制。随着单位职能的逐步细化,许多单位又内设了若干个科室,聘用相同待遇但无编制的人员。有的地方政府为解决干部待遇问题,违规提高机构规格,或为解决领导干部子女就业问题,擅自增设了许多内部机构,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权力“瘦身”后,这些超编人员如何安置,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大问题。二是如何安置机构撤并人员。随着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的下放或取消,一些机构将撤并,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科室将大大减少,从事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人员如何安置成了大问题。如果仍留在原机关,必然会造成“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如果不顾客观实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那些一辈子从事一种工作的“4050”人员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别的工作他们不熟悉,重新调整岗位必然不适应,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可能引发单位动荡。
  (二)权力“瘦身”后事该怎么办的困难。中央倡导大力精简政府机构、实行简政放权、推动权力清单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是就一放了之呢?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一放就没人管的局面呢?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在地方政府权力“瘦身”后,应着力解决事权处理方面的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权力“瘦身”过渡期的审批时效性问题。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基调是稳中求进,不是贪功冒进。具体到地方,如果一味地强调完成改革的时间和效率,不设置改革过渡期、缓冲期,而是采取“急刹车”或“挂空挡”的方式,势必造成改革的“列车”行驶不稳甚至脱轨失控。在权力“瘦身”前已审批的事项还有没有效、时效什么时候终止、时效终止由哪个机构发布等,以及“瘦身”后的审批事项与“瘦身”前的审批事项如何有效衔接,如何有效避免因权力“瘦身”造成责任“悬空”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应对的问题。二是解决权力“瘦身&rdqu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