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自信、希望、乐观、韧性——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心理资本透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 颖
日期:2015-09-11 10:19:28
心理资本是近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它关注稳定和易变之间能够通过开发而发生改变的心理要素,从而对个体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运用到社会领域,个体心理资本的充分开发可以通过提升个体的行为绩效,进而促进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深刻启示?心理资本的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心理资本的第一个子维度,指个体对自己未来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提出:“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讲话是在我们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世界经济于深度调整之后正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对继续改革开放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习近平借此表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也意在提振亚太各经济体恢复经济发展、共创繁荣亚太的信心,而这正与他演讲的主题“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相接榫。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敢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这个分析维度来看,愿意为自己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显示了个体的自信。习近平讲话中透出的自信力量投射出党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坚定态度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当前,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及党中央不瞻前顾后、勇往直前的精神无异于给每一个党员做出了表率。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具有高度自我激励的特征。他们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觉努力工作。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借鉴延安整风经验,要求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进行一场自我革命。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激励产生的,自我效能高的个体和组织能不依赖于外界奖惩,自我设定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中央顺应群众期盼,主动发起的从严治党活动。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面对困难,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特征。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我们要有‘钉钉子’精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往往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连续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必然大有成效。”在论述转变工作作风时,习近平多次提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强调做工作、干事业要坚持到底,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部分领导干部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