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从“个性官员”现象透视领导者不良性格矫正问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司俊霄
日期:2015-09-11 10:09:08
政方式有其优势。第一,有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更加注重民生,要求官员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官员”推行的个性化执政迎合了政治发展需要,仕途晋升空间大,可以主政一方施展才华和抱负。“个性官员”执政,可以解决群众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强有力的领导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信任感。第二,有助于推动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个性官员”因其不凡的政绩和大胆的改革受媒体的关注,他们精明睿智,勇于创新,致力于革除传统行政方式的弊端。虽然其进行的创新与改革只是局部的,但有可能形成可供复制的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三,能够在短期内改变吏风和提高政绩。现有政治体制赋予一把手诸多权力,加上“个性官员”强势的性格、说一不二的行事风格,能够大大减少政策推行的阻力,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工程。此外,转变官场作风,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干部的惩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干部群体清正廉洁、勤于政务。
尽管这种执政模式存在诸多益处,但是人治的色彩浓厚,执政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成本高,也存在一些争议。首先,“个性官员”的领导方式是非理性的,往往在贫穷落后、亟待整顿的地方出现,当地社会需要这种克里斯玛型官员来主政。根据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分析,这类官员主政下的组织容易发生嬗变,该官员离任之后,政策得不到延续,断代的风险系数高,前人的执政意图在后来者那里得不到继承,最终导致改革措施失效。其次,“个性官员”敢于面对现实敏感问题,他们的改革往往是遍地开花的激进式改革。这种剧痛式的改革容易带来地方动荡,给官场带来“地震”,影响政治生态稳定。再次,其执政方式往往是独裁性统治,权力不受限制,搞“一言堂”,导致法治遭到忽视和破坏。曾经的“个性官员”代表仇和曾讲过,要“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这种“灰色地带治理模式”固然在某些工作推进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忽略了法治,不考虑个体利益,给人留下“霸道强硬”的形象。不受法律约束的执政方式,领导者的道德风险就会出现,权力的滥用和寻租不断,最终会导致“个性官员”偏离正确轨道而沦落为人民的罪人。
三、保护和监督“个性官员”的良方:激励与约束
在新时期,突破改革的瓶颈,需要有魄力的“个性官员”来力排众议,但他们的施政不免带有“独断”“专制”的色彩,社会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只有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做到用好的制度来约束官员的“个性”,才能让更多的“个性官员”走上改革的前台,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监督和保护“个性官员”,抑制其不良性格的破坏性,为其顺利转变为成熟的政治家提供土壤。
(一)从个性出位到法治框架下的个性归位
“个性官员”执政带有强烈的个人喜好,容易将好恶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决策结果。因此,要采取措施,使“个性官员”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让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些“个性官员”大胆创新,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