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带病者”缘何能一路畅通无阻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湖北天门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5-07-13 17:03:26
当前,随着中央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领导干部“带病提拔”甚至边腐边升的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干部“带病提拔”,对选人用人公信度和党的形象的损害是巨大的。如何防范和治理“带病提拔”,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带病者”畅通无阻的原因分析
1.“不知病”。干部“生病”,也有一个病情由轻到重、症状由暗到明、主观心态由“担心”到“不怕”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明显。有些干部腐败,不仅组织没有想到,党员群众甚至身边人员都十分意外。客观分析,很多“带病提拔”的干部由于病症不重、病情隐蔽等原因,组织在提拔任用时未必完全知晓。一是当事人“知”而不说。有没有“生病”、有没有问题,干部本人最清楚。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有的干部可能在民主生活会等场合避重就轻、泛泛而谈,除非迫于形势、不到万不得已,少有主动申报、主动“交代”的,更没有干部在提拔前说出问题、拒绝提拔的。二是身边人“隐”而不说。领导家属和身边人员对干部问题可能知情,但与领导干部关系亲密、利益相关,多数都是能瞒则瞒,不到瞒无可瞒、不是逃无可逃,一般不会说出领导的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亲属,现在法律都已不提倡“大义灭亲”,除非受到严重伤害、除非“后院起火”,少有举报领导干部问题的。三是利害人“牵”而不说。干部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生病”,行贿人、“共同犯”等利害关系人也知道,但都与干部的问题有牵扯、有关系,可谓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既不敢说,也不愿说。四是监管人“蔽”而不说。纪委、组织等部门作为干部“监管人”,对干部监督管理触角还不广不深,特别是对“八小时之外”监管还“力有未逮”,有时容易被干部表象所蒙蔽,对干部问题和“病症”往往不一定知情。
2.“能忍病”。干部有问题、“生病了”,组织上也并非完全不知情,但是,由于认识上、工作上和担当上的原因,有时往往警惕不够,有时由于无人可选,导致对干部问题“容忍度”偏高。一是因认识偏差而“忍”。有的存在“人无完人、孰能无暇”“容忍其短、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干部问题当成干部“个性”“小节”,认为无伤大雅、无碍大局;有的认为“只要加强监督、出不了大问题”,对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警惕不够,甚至不以为意、不以为虑、不以为患。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干部能力强、贡献大,有点问题也是一种“合理补偿”,内心不把干部问题当多大的事。二是因工作需要而“忍”。在农村基层,维持现状需要好人治村,治乱促稳需要狠人治村,加快发展需要能人治村。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选人用人也并非完全遵照“五好”标准和德能勤绩廉要求,有时是急难险重任务所需,有时是维护稳定形势所需,有时是打开工作局面所需。为了重大应急、为了治乱维稳、为了打开局面,对于有能力、会干事、业绩大的干部,即使有点小毛病、小问题,往往也能够忍受。事实上,相比于不腐败、不干事的干部,党员群众对于又腐败、又干事的干部“容忍度”出乎意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