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决策偏误及制约原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付 超 日期:2015-06-08 18:08:33
  一、领导决策偏误的类型
  
  领导决策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决策偏误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错误。不管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这至少说明管理活动的作用与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领导决策正确与否。现实中,领导决策偏误的现象比比皆是,总结起来,这些偏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领导决策的方向偏误。领导决策的方向偏误是指领导对某一问题的界定和决策的方向不是以解决问题本身为出发点,而是以问题为载体,达到部门甚至个人的目标。通俗来讲,就是领导在决策的时候,其出发点和归宿不是公共利益,而是个人能否获得好处。这种情况下,为掩盖其真实的意图,领导会表现出种种看起来似乎关心公众利益的行为和语言。正如托克维尔所讲的那样:“他们会在人民面前高谈阔论,谈论自己如何关心人民,其实人民根本就不在他的视线中,他们这些话是说给他们的上级听的,担心自己的话没有被听懂,是他们唯一的担心。”(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一旦领导决策所秉持的是这样的决策思维,政策问题就会成为实现某些领导个人意图的载体和工具,也注定了决策方向的偏误。
  2.领导决策的范围偏误。不能准确界定公共问题的影响范围或是无法判断某一社会问题的性质,夸大或是缩小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局部代替全局,把短期当作长期,导致所做决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是解决了眼前问题却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隐患,从而造成决策的范围偏差。实践中不胜枚举的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政绩工程、样板工程都是领导决策范围偏误的最佳注脚。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主动为一些重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大开绿灯,成为当前破坏水资源的重要祸根。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导致更大的社会成本转嫁到公众身上,无形中侵害了公众的利益。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责难,决策者还振振有词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殊不知,眼前的经济发展与就业掩藏着更严重的社会危害,哪里是用量化的GDP标准可以估量的?
  3.领导决策的程度偏误。程度偏误是指决策对实践消极指导作用的程度。用一个错误来掩盖另一个错误是领导决策偏误后惯用的方法,但显而易见的是,用一个错误来掩盖另一个错误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导致更多的错误,这就使得领导决策程度偏误会越来越深。当下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批“新城”的兴建。某些地方政府盲目决策,大举兴建各种新城,建成之后这些新城入住率极低,成了“鬼城”。为弥补这一错误,领导强制其下属部门和工作人员购买住房,于是,原本没有需求的房子又有了销路。又如湖北汉川市政府为保障当地某品牌酒业的销售,竟以红头文件形式强令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完成喝酒任务,并与年度考核挂钩。类似的领导决策失误往往会遭到公众诟病。
  
  二、领导决策偏误的原因
  
  1.领导主体因素。按照西蒙的有限原则,任何人的知识储备、智力、经验、能力等都是有限的,用西蒙的话来说,“行政决策主体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其心智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理性’是主体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