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喜成
日期:2015-05-02 14:19:10
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要支持我国学者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不断增强在国际学术论坛上的话语权。要拓宽同知识界联系沟通的渠道,多同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的知识分子交朋友,认真听取意见,加强思想引导,主动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知识分子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相关活动的管理。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扎实推进师德建设,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学术研究落到实处,防止借学术研究之名传播错误观点。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加强对高校讲座论坛、校报校刊、校园网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的管理,严防宗教渗透。加强对境外基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管理,明确高校接受境外基金资助范围,规范审批程序。加强高校师生到境外进行交流访问管理。
七、加强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建设
西方之所以能够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华舆论浪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较为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相比之下,我们的传播能力尤其是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目前西方的四大主流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整个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垄断;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世界95%的传媒市场。美国还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它们还是世界互联网信息的主要制造者,并通过文化工业所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传播手段、传播能力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重要性,大力加强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着力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要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展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深化中国梦对外阐释,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全面客观准确生动地解读好中国梦,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探索打造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平台,扶持一批面向国际的智库和研究机构,积极进入境外有影响的社交网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文交流,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国际涉华敏感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和斗争,对妖魔化、污名化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言论,及时予以揭露和驳斥,有效应对西方对我国舆论的围堵和遏制。
八、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
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看好自己的阵地,管好自己的队伍。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要敢于负责、及时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一是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