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逆淘汰:独立性人格的官场之殇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傅 敏 陈明龙
日期:2015-05-02 13:58:59
导下,权力成为官场众生趋之若鹜的焦点,于是乎,明的暗的、深的浅的、实的虚的,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圈子更是层出不穷。当自保成为官场个体的首要问题,当谋权成为官场个体的终极目标,“找靠山”“寻大树”“攀贵人”自然成为头等大事,依附虽然屈辱但胜在实惠,独立虽然高贵却尽是虚桩,此种场域既缺乏独立性人格的生成动力,更缺乏独立性人格成长的营养,正所谓“一入官场深似海”,讲不尽的是身不由己,道不完的是口是心非。与之相反,能力本位的精神实质在于,既要求个体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也要求社会为个体能力的充分正确发挥创造条件,以促进个体的丰盈与完善,其核心是能力成为评价与裁决的准绳,特别是在权位、“关系”、资辈等因素同能力发生冲突时,尤为如此。在能力本位的视野中,能力成为决定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而相对于权位、“关系”、资辈等外在于官场个体的非自主性因素而言,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源性的自主特质,这就使得官场个体可以自主通过学习、历练、借鉴等多种途径,实现能力的提升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反过来又增强了官场个体的自主意识,由此,独立性人格在官场获得了立足和发展的基础。虽然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等能力维度的考察,成为我国目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原则,但在“关于我国官场逆淘汰现象”的问卷调查中,认为“目前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哪些问题”的选项中,“容易暗箱操作”“领导身边人更容易升迁”“对选人失察者太宽容”“唯票取人”仍得高票,这一事实再次印证了能力本位在我国官场还没有真正扎根长实。因此,能力本位文化在官场的弘扬、能力本位考核体制在官场的完善,是有效防止独立性人格官场逆淘汰的主攻方向,也是官场独立性人格得以成长的基本保障。
独立性与相容性的平衡是官场独立性人格得以成长的现实选择。世间万物皆有度,事理内外皆有因,独立性人格在当今官场仍深陷逆淘汰的尴尬境地,除了与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遗留和官场特定的场域因素有关,也与独立性人格自身的某些缺陷有关。人格是人的人格,人又是社会的人,在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完全孤立地存在,独立性人格追求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但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都是被限定在一个大的框架内的,而非随心所欲的,官场更是如此。如前所述,如今官场具有依附性人格的个体仍然占据着大半江山,在这样的形势下,具有独立性人格的个体在追求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时候,必然会对具有依附性人格的个体产生压力,也必然会受其反弹,追求愈烈,反弹越强,若没有相容性作为缓冲,长此以往,具有独立性人格的个体就会走向异化:或偏执,对人对事猜疑、不信任;或强迫,对人对己要求过于完美;或爆发,激烈冲动、易躁易怒;或攻击,缺乏自制、伤人伤己,结果是毁了情感、损了尊严、失了人心,不被淘汰反倒不显正常。具有独立性人格的官场个体必须学会平衡独立性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而“内方外圆”正是理性应对官场逆淘汰的现实选择。“方”是人格独立、品性正直、胸怀大义、坚持原则,是做人之本,“圆”是豁达大度、宽厚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