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利益合理化及其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徐信贵 康 勇 日期:2015-03-05 18:23:04
  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多方利益进行相互博弈的社会,其中,政府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的平衡问题得到普遍关注。相对而言,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领导干部利益以及领导干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问题关注度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当前,应通过理念创新和机制设计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领导干部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逻辑关系
  领导干部利益是指领导干部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总称。换言之,领导干部利益就是领导干部自身需要的满足,包括领导干部的权力与权威、物质以及精神奖励、职务与职位的提升以及公众对于领导干部的信任与支持。领导干部利益有合理与不合理(此处的合理与不合理是广义上的,包括合法与不合法)之分。
  合理的领导干部利益与公共利益具有同质性、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根据“经济人”假设原理,领导干部有其自身的利益体系,该利益体系是领导干部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法律赋予领导干部合理的利益,相关利益的附随效果(如公民的信任与支持)促使领导干部必须肯定和尊重公共利益。领导干部自身合理利益的获取是建立在付出一定代价的基础上的——依法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以及支持和考虑公共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时必须对受影响的利益给予合理、适当的关照。事实上,国家存在的基础是对公共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因此,在此范围内,合理的领导干部利益与公共利益总是处于同一阵地,发展的方向具有同一性,此增彼涨。公共利益的维护也就意味着合理的领导干部利益的实现。它们所具有的默契性如此之强,以至于理性的领导干部总是通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不合理的领导干部利益似乎与公共利益格格不入。领导干部为了使自身不合理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无视包括公共利益在内的所有与之相背离的利益,二者发展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对立性与不可融合性。领导干部是权力的掌管者,其为了谋取不合理的利益,会习惯性地搞权力寻租,导致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在某些情况下,领导干部过度重视自身的利益也会导致类似的情况发生。例如,政府在进行决策时,由于其自身的利益被大型企业所绑架,政策会明显偏向于大型企业,而将公共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搁置在一旁。社会的利益总量是一定的,领导干部利益过度化,必然导致其他利益不能够得到充分实现。领导干部会为了满足自身贪污腐败的需求,损害公共利益,导致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出现不协调的局面。有时,领导干部为了谋求所谓的政绩,在制定政策时,也会以公共利益之名损害普通民众的个人利益,最终导致公共利益受损。
  二、领导干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双向平衡机制
  平衡领导干部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权重关系,不仅需要在领导干部利益层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亦能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实现领导干部利益合理化
  合理的领导干部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合理的领导干部利益所带来的腐败现象与利益过度化现象导致公共利益实现受阻或不能在完全意义上实现公共利益。鉴于此,实现领导干部利益合理化至关重要,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