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如何保持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平衡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徐信贵 朱 钊 日期:2015-01-23 16:52:28
uo;舒适度”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干群关系处于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失衡的原因
  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失衡是国家治理的非正常状态。这种失衡具有扩散性,它会诱发更多的问题,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导致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失衡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干部的利己主义倾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人只有在关乎自己利益的得失时,才会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这是市场经济体制被青睐的原因,也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无论领导干部多么高尚,他们仍属于人的范畴,必然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的主要目标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升为什么级别的官职,得到怎样的待遇,为人民服务只是一种附属性的目标。当为人民服务与领导干部个人发展同向时,领导干部就会强调对人民利益的维护;但是,当为人民服务对领导干部个人发展没有实质性好处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时,为人民服务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而不会被真正落实。
  2.领导干部的显性待遇不高。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但公职人员的工资却没有增加,这使得公职人员的生活压力增大。中央出台的各种禁令,虽然没有限制公职人员的合法收入,但却降低了公职人员的实际收入。在合法收入过低的前提下,压缩或取消隐性收入可能会引起公职人员的心态失衡和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官而不为”和“吃拿卡要”现象,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满意度”难以得到提升。
  3.领导干部的层级结构过于复杂。从当前领导干部的产生来看,大部分领导干部主要是由上级任命产生,这一方面易导致上下级领导干部之间形成利益集团,另一方面易导致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相互脱离。领导干部群体是一个层级组织,级别越高、人数越少。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受上级支配,同时又可以命令下级干部。层级结构的领导干部体制固然有其自身优势,例如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活动,把一项复杂任务具体化,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层级结构不利于发挥下级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下级只知道服从上级、迎合上级,却忽视群众。遇到一些复杂的民生问题时,部门之间、领导干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踢皮球”,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问题留给群众。
  4.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科学。行政问责范围过窄,导致领导干部滋生行政怠惰行为。行政问责是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所进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它是一种针对公职人员的负面评价监督机制。当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从行政问责的实践上看,行政问责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法行为上,而效能低下、消极作为、执行不力等行政怠惰行为基本上不在行政问责的范围之内。由于对行政怠惰行为缺乏有力监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懒政现象时常发生,对于老百姓的事,有的领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