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我国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鹏
日期:2015-01-05 16:53:26
,它与政府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合作,分担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第五,强调治理意味着政府并不是唯一有能力处理公共事务的主体,这也就意味着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式并不局限于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因此,政府有责任培育和引导新的公共事务处理主体逐渐壮大,同时也有义务引入和推动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发展。
2.推进治理创新需要创新治理主体。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势,然而,过去的治理模式强调社会的公共机构是行使公共事务管理的唯一权力中心,政府依赖其强制力和权威,集中掌握与控制社会的各种资源,其管理触角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必然要求公共事务治理机制不断地将其吸纳到公共事务的治理体系中,成为治理主体的一员,以更好地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治理主体除一直承担重要甚至主导角色的政府外,还应包括这些年逐渐凸显出来的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组织、公民社会等,由政府承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转变为政府、市场化组织、公民社会整体对社会公众负责,从而建立起多元的治理主体以及与之相应的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推动治理主体的创新。
3.推进治理创新需要创新治理机制。机制的解释多种多样,一般而言,机制是指一系列确定各行为体的身份和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框架的规则、规范和原则。一个以国家为单位的内部治理机制描述的是协调国内各行为体的主要游戏规则。实际上,在治理机制的选择和创新历程中,各国都视自身国情而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许多治理机制。从这些形形色色的治理机制创新来看,首先,对于政府来说,强调政府要由单独治理向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转变,逐步将微观、直接事务交由社会治理,促使政府由管理型、权力型或统治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转变,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全能治理向有限治理转变,由以行政干预为主向以服务公众为主转变。此外,政府还要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应对突发事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加以有效防治。其次,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强调要大力培育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通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逐步改变政府部门过去机构林立、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态。再次,对于公民来说,强调要努力扩大公民参政的渠道,使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提高政治修养。这三个方面的创新,最终要实现的就是一种政府、中介组织和公民社会良性发展、合作共治的长效机制。
4.推进治理创新需要创新治理工具。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是治理创新的根本动力。面对网络化治理的现实,公共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关键已经从治理机构与治理项目转移到了治理工具,也就是说,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已经从公共部门或者单独的公共项目转移到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的工具上来。所谓治理工具,即治理主体为实现治理目标而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这些方法、技术和手段,集体行动得以组织,公共问题得以解决。治理工具是联系治理目标和治理主体的桥梁,治理目标只有通过有效的治理 |